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樊綱:低工資的中國正在消失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5 00:18:36  


 
  在中國漫長的工業化進程中,工資將逐漸增長,但增速很難趕上勞動生產率。這對於消除收入不平等是個壞消息,因為資本收益和高端工資增速將快得多。但對於競爭力來說,這倒是件好事,因為中國人的工資將維持相對“有效工資”較低的水平。

  事實上,近幾年工資的增長並未改變中國公司的基礎成本結構。高盛的分析表明,儘管真實工資有所增長,但勞動成本占生產總成本的比重一直未高於2001年的水平。這一趨勢在2010年上半年亦未改變。

  為避免嚴重的社會對立,中國(各級)政府已經有所介入,強迫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並加大低收入者社會保障網的投入。在某些省份,最低工資已經提高了30%以上。但最低工資通常要遠低於有效工資,因此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工資和勞動生產率不匹配的狀況。

  用政府強制政策人為提高工資可能減緩勞動力再配置過程,造成“剩餘勞動力”長期存在。在市場均衡工資上升到足以令勞動需求方開出誘人薪水之前,收入不均的情況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那麼,在中國設廠的公司——不管是跨國公司還是中國本土企業——會離開中國前往越南、孟加拉國或莫桑比克嗎?有可能。但這只有在其他國家的工資相對更有效率(即那裡的生產率比中國高得多)才會發生。光是中國名義工資的增長還不足以導致企業的遷移。就目前而言,總體來說不會發生這種情形。

  中國的工資效率相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處於較高水平,證據是在過去12個月中,外國直接投資(FDI)在工資有所增長的情況下仍加速增長。比如,7月份FDI同比增長率達29.2%,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造成中國FDI強勁的因素有很多,但這的確意味著工資增長本身可能並未影響投資者最擔心的資本收益。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中國的工資問題都要比想象當中複雜得多。名義工資或許會增長,但由於通貨膨脹,實際工資會停滯不前。即便真實工資在某些沿海城市有所增長,“勞動力過剩”也會將全國平均水平拖在一個較低的數字上。再退一步,即使全國真實工資有所增長,只要勞動生產率增速更快,中國的競爭力也不會受到影響。

  因此,結論似乎是,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內,中國的競爭力都不會因工資增長而受到威脅。由於中國在短期內不可能完成勞動力從農業向現代經濟部門轉移的再配置過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是一個具有成本競爭優勢的經濟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