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與日本模式存在的相似之處卻非常明顯。正如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一樣,中國正在接近終止依賴出口和固定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做法———並在考慮轉而採取能夠增加國內消費的政策。為了做到這一點,中國政府可以集中精力推行不必為短期政治私利來犧牲國家長期利益的政策。
然而,正如北京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方式表明的那樣,為推動經濟增長,中國對一種難以為繼的模式依賴程度不斷提高而不是降低。銀行貸款猛增,而國內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實際上正在下降。這個比重剛剛超過30%,在現代經濟史上各主要國家中最低。這個數字不斷下降,從上世紀80年代的50%以上降至世紀之交的40%,而在2008年全球經濟下滑之前約為36%。
類似模式往往導致類似問題,更糟糕的是,兩個政治經濟體之間的差異也許對中國不是個好兆頭。當日本的經濟低迷期開始時,這個國家已經建立起牢固的制度:法治、產權和穩定的政治制度。儘管日本的發展模式經常被稱為國家主導型,但是私營部門通常能得到這個國家約四分之三的資金。這就是說,即使在結構性衰退時期,大多數日本人也有“好日子”過———而且在變老之前就變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