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樊綱:低工資的中國正在消失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7 13:53:21  


  中評社香港9月7日電/北京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經濟學教授、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6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最近,關於勞動力短缺、工資糾紛、增加農民工工資的報道屢見報端。它們難免引起人們的擔憂或預期——即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可能正在消失中。

  我個人希望中國作為低工資生產國的相對優勢早日消失——越快越好。但是,作為一位中國經濟學家,我為什麼會希望看到中國的競爭力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而被削弱呢?畢竟,當一個國家仍然缺少像較高的教育程度、有效的市場和企業、強大的創新能力等真實優勢時,它需要低工資等條件來維持增長。

  廉宜的勞動力是過去30年高增長的關鍵因素,但它也造成了嚴重的收入不均,這幾年更是如此。而持續、日益擴大的不平等,可能造成可以干擾增長和破壞競爭力的社會危機。中國必須避免發生這一情形,如果工資水平能夠切實增加,那就意味著中國經濟可能最終邁上了發展的新台階,而收入差距將逐步縮小。

  遺憾的是,中國尚未達到這個階段,也不會那麼快達到這個階段。同美國的少於2%和韓國的6%比較,超過30%的中國勞動力仍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另有30%的勞動力屬於農民工,在進入工業和服務業領域打工後,他們的收入已經倍增。

  農民工的平均年工資雖然只有1500美元,但已比農業勞動力高得多。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已成為農業勞動力尋找收入更高的非農業工作的有力動力。不難理解,勞動力市場的這種競爭壓低了非農業工作的工資:在過去15年,非農業領域的勞動力生產力大約以每年10-12%的速度增長,但農民工真實工資的年增幅卻只有4-6%。結果,低端勞動力和專業人士及投資者的收入差距也擴大了。

  這都意味著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任重道遠。要把農業勞動力減少到總勞動人口的10%(從其他地區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在這個時候可以取得工人-農人工資均衡),中國必須創造1.5億個新非農業工作崗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