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中美關係跌深反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9 13:00:34  


  中評社台北9月9日電/台灣旺報今天的社評說,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國家安全副顧問杜尼隆、“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貝德等重要官員與中國政策幕僚正在北京訪問。杜尼隆即將接掌白宮“國安”顧問的傳聞甚囂塵上,可見面對經濟蕭條、高失業率、期中選舉、阿富汗戰局、朝鮮與伊朗核武危機的奧巴馬政府,正努力將美中關係導入正軌。不過,媒體報導,大陸接待的態度相當冷淡。 

  社評說,薩默斯等人已會晤了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王岐山副總理及外長楊潔箎、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及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等人。美方態度低調,並未如預期,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大力施壓。中方接待規格明顯不如對美國前“總統”卡特的親切,看來中方有意冷卻美方的熱情,“冷靜觀察”美方下一步棋,繼而再尋求“妥善應對”之策。大陸媒體把美國官員的來訪解讀成“急於緩和雙邊緊張關係並澄清誤會”,就是在傳達北京官方的立場。 

  理論上而言,中美間“既合作又競爭”的發展態勢,短期內確不易改變,雙方是有可能擦槍走火,但就現實政治來看,北京與華府其實都已深切體認到,爆發軍事衝突只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歷史經驗顯示,中美關係經常會陷入“摩擦”與“緩和”的循環走勢,於今雙邊關係跌深反彈,自然是意料中的事。問題在於,中美關係即便趨於緩和,但若各自維護核心利益的死結無法解套,雙方也只能維繫短暫的平和,難保長期的穩定。日前中共中央軍委會副主席徐才厚就對華府重要智庫“戰略暨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總裁哈莫斯表示,中方願意恢復與美國進行軍事交流和對話,但關鍵在於,中美雙方能否相互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 

  社評說,2008年夏,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坦在《外交事務》期刊主張美中兩國應組成G2,就是針對未來許多全球或區域問題的解決,需要中美兩國的合作與相互配合,相信美方已認清此一現實。中美關係長時間處於低潮,影響的不只是胡錦濤推遲訪美時程,而是它會衝擊強權互動的結構,眼前可預見的是,11月間日本將舉行的亞太經合會或在首爾召開的G20峰會,最終都可能因此淪為形式,遑論剛起死回生的六方會談,能對東亞和平與穩定產生些什麼實質的正面效應? 

  誠如部分國際戰略觀察家的看法,中美關係狀似緊張,實屬短暫現象,只要雙邊關係的基本架構沒有鬆動,僵局就不會無限期延續下去;換言之,僅人民幣升值與朝鮮核武兩項議題,就足以逼使美國回歸現實,轉而尋求與北京展開對話和協商。曾任職高盛現為舊金山TPG投資公司總裁的Timothy Dattels曾經指出:美國官員談起中國,嘴裡總不離人權、西藏或中國對台軍事威脅等話題,但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對美國經濟走勢的影響太大,致使許多美國人對中國經濟現狀的關注,遠甚於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批評。Dattels在中國經商數十年,他的看法確實一語中的。 

  社評說,站在台灣的立場,我們樂見中美改善關係,也確信台、美、中三邊互動絕非“零和”遊戲。但另一方面,當中美權力平衡關係向中方移動趨勢日益明顯之際,馬政府的“和中親美友日”“國安”戰略架構也必須與時俱進,尋求新的平衡點,才能讓台美中三邊關係持續往良性方向邁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