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前高官:所謂“第三條路”根本不存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9 14:15:08  


  中評社香港9月9日電/曾於小泉純一郎政府時期出任內閣府特命金融、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和總務大臣,現任東京慶應大學全球安全研究所所長的竹中平藏今天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中國已經正式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問題是,日本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排名是否會繼續下滑,還是其政治領導人會重新走上可以復甦經濟的改革道路?執政的日本民主黨目前似乎陷入了首相菅直人與政治掮客小澤一郎之間的權力鬥爭,顯示認真的經濟改革並不是民主黨的首要目標。 

  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是4.5%。但從90年代開始,其經濟幾乎陷入停滯,年均增長率只有區區的1%。在90年代,日本政府對導致經濟困境的原因嚴重判斷失誤,大幅增加用於公共建設的政府開支,但卻忽略了在供應方面的調整。 

  隨著建築公司和其他政府合同的受益者開始向執政的自民黨大筆捐款,這項政策催生了新的既得利益團體和新的政治環境。自民黨的庫房被塞得滿滿當當,接踵而至的卻是90年代後期的嚴重金融危機。 

  小泉純一郎便是在上述情況下於2001年4月出任首相。在他的領導下,破產的銀行進行了重組。小泉政府就職時,日本有8.4%的不良貸款。在他任期屆滿時,不良貸款率下降至1.5%,恢復了日本的增長潛力。事實上,這是日本在“雷曼衝擊”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所受影響很小的一個原因。 

  但2006年小泉下台後,宏觀經濟改革噶然而止。一系列“短命”首相開始了政府大規模支出的模式。因此,經濟狀況惡化並不令人意外。 

  對自民黨長期以來拙劣的政治與經濟管理倍感失望的日本選民,去年選擇更換政治領導。但經濟管理不當的模式不但未能扭轉,反而進一步加劇。 

  對農人和家庭的開支大幅的增加。結果,這個財政年的稅收與總開支的比例滑落至50%以下,這是日本戰後破天荒的第一次。 

  儘管財政狀況嚴峻,日本國債市場目前仍然保持穩定。然而,這是因為日本國債多數被國內機構和家庭購買。換言之,私有部門的儲蓄盈餘彌補了政府的儲蓄赤字。 

  但私有部門儲蓄所提供的安全網也瀕臨解體。日本的家庭儲蓄總額折合貨幣淨資產約合1萬1000億日元(約177億新元)。但在約3年內,日本國債總額就會超過日本家庭的資產總額。納稅人的資產將無法支持政府的負債。對日本國債市場的信心很可能會下降。 

  此外,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家庭儲蓄率也將大幅降低。要私有部門一直支撐預算赤字,就算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條路”根本不存在 

  日本的老齡化也會增加新的財政開支需求。在短短5年內,嬰兒潮時期的日本國民年齡將超過65歲,但對退休金和醫療等政府開支的壓力,將會在2013年左右便開始。 

  菅直人首相領導的日本新政府已開始探討上調消費稅來抵銷政府開支的增長。但調高消費稅並非是一劑萬能靈藥,尤其是在政府缺乏增長策略的情況下。增加稅收是必要的,但卻不是當前的優先考慮。這樣做也可能因導致經濟大幅萎縮而產生反效果。 

  其實,小泉政府已經展示了整頓財政的最佳途徑。小泉決定應當在10年內恢復基本預算平衡。他也幾乎成功了,因為基本預算赤字已經從2002年的28萬億,減少到2007年的6萬億日元。如果這項政策再持續兩年,還有可能取得基本預算盈餘。 

  沒有一個增長策略,包括縮減政府開支和抑制通縮的措施,日本的經濟仍將萎靡不振。但菅直人似乎仍不願將經濟增長視為要務。相反的,他同許多前任領導人一樣,聲稱要找到“第三條路”。但歷史已經證明,所謂“第三條路”根本就不存在。 

  菅直人依然相信,社會福利開支不斷增加的大政府是推動經濟的方法。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他曾經參加過環保團體等公民運動和公民組織,此類組織和機構很少注意到經濟增長的需要。 

  增加稅務負擔和忽視加強經濟競爭力是這種思維模式的一部分。加上沒有重新把焦點放在經濟增長,日本經濟在世界的排名將繼續下滑。 

  依然覺得自滿的日本人應當看看阿根廷的情況。一百年前,阿根廷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二大富裕經濟體。然而,因為拙劣的政策和更糟糕的政客,這個國家已經淪落入失敗者的行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