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911傷口未愈 唐人街憑中國特色重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0 10:54:43  


劉其達認為,現在唐人街出現兩少現象:人少和錢少。前來購物的游客少了,居民兜裡的錢少了。圖為唐人街的主要街道勿街。
911後,唐人街的人口結構出現變化。來自廣東的老僑紛紛搬離唐人街。東百老匯的商家以福州籍移民為主。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紐約世貿雙塔全毀,成為美國人永遠的巨痛。這次恐襲造成至今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與世貿雙塔鄰近的紐約華埠,九年來雖然力圖重生,但至今仍處在復甦艱難的狀態。一些受訪的華埠商家和居民表示,世貿倒塌給紐約華埠帶來的創傷太大,九年的努力,華埠至今沒有恢復到襲擊以前的狀況。 
 
  據美國《世界周刊》報道,最直接的影響,是過去世貿大廈工作的幾萬人中,有許多總在華埠吃午飯和晚餐,“現在,這些客人永遠消失了。”而因世貿大樓被攻擊與市警察局將華埠的南大門柏路(Park Row)關閉,附近的市政府停車場也不再對華埠的公眾開放。沒有南來的遊客和食客,華埠生意清淡,許多餐館和商店倒閉。 

  大紐約華商總會會長劉其達說,他在九一一前就在華埠勿街上經營禮品店,經歷了九一一前後的巨變。他估計,現在生意比九一一前要下降六成。他說,雖然生意差,但人人想謀出路,所以目前華埠形成畸型的“十多三少”。十多就是餐館多、銀行多、醫師診所多、律師事務所多、會計師樓多、理髮店多、餅店多、按摩店多、地下醫師多及賣仿冒品的多。三少就是人少、錢少和生意少。他指出,華埠必須採取新的求生方式,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他認為盡量突出中國特色,或可吸引外來客戶。 

  臨近雙塔影響深遠 

  劉其達認為,九一一對華埠的“影響巨大”。“生意下降太多,勿街上餐館和商店老板不知道換了多少,因為無法生存。”最糟的是看不到前景。他回憶說,九一一恐襲那天,他在勿街的商店開門不久,就看到從世界貿易中心倒塌現場逃出的人。“這些人都是滿身白色粉末,蓬頭垢面,衣服肮臟,有的甚至赤腳行走。”那一天,他共送出一百多雙拖鞋,因為許多人沒有錢。他還無意中送給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一名編導一件上衣和一雙拖鞋。“後來,她來還錢時,還對我進行採訪,在電視上播出。”接著,堅尼路以南屬於災區,被警察封街。他們好久沒有生意做。 

  美國福建同鄉會主席鄭棋說,襲擊事件發生時他正在紐約上州家裡吃飯,看到電視上的新聞畫面開始以為是拍電影。聽到布什總統發表電視講話後,他才知道是出了大事情。他的堂妹夫是一家證券公司的經紀人,正在世貿中心的一棟大樓的第124層樓上開會,沒有出來。“他的女兒才幾個月。”現在,他的堂妹長期在上海工作,尚未從悲痛中擺脫出來。 

  美東溫州同鄉會秘書陳祥銘認為,九一一發生後,政府劃華埠堅尼路為界,南邊屬於災區,禁止行人通行,中間放上拒馬,北邊照常營業。因此,南部商業活動受到嚴重影響,遊客們裹足不前,華埠自此蕭條。 

  在堅尼路上開業的物理治療師占磊說,他當時正在給病人治療,看到一名華人坐在對面的一個診所大約一個小時,一句話不說,後來聽說他是從雙塔的第16樓上逃出的。事件發生後,堅尼路南邊被封,他的診所位於堅尼路北邊沒有被封,但是他的診所關門幾天。他感到,華埠的服務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如餐飲、銷售、旅遊等。“人們過去沒有時間看病,後來失業了,反而經常來診所。” 

  紐約畢斯特慕嘉模(Barst & Mukamal)的華裔律師曹楊親民說,該律師事務所的唐人街辦公室正好位於堅尼路南邊,因屬於災區被封,一個星期後重開。她說,當時紐約和新州的移民法庭都關門,案件都往後推遲。有位華裔移民律師在世貿大廈辦公。當時,這名律師為了趕文件,沒有及時逃離現場,最後遇難。畢斯特慕嘉模執行合夥人辛格律師(Ste en Singer)稱,九一一對華埠的“影響非常嚴重,華人移民申請逐年下降”。 〈nextpage〉
  恐襲傷口至今未愈 

  多數受訪者認為,九年過去了,華人的經濟仍然沒有恢復到九一一以前的情況。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伍權碩認為,華埠不算是旅遊觀光景點,只靠物美價廉的中餐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禮品吸引遊客。因此,華埠經濟依靠外來消費。如果沒有遊客,華埠就是一座死城。 

  柏路是紐約華埠的南大門。過去,旅遊巴士專線每天有五六班,帶來三百名左右的遊客。同時,柏路南邊還有一個政府停車場,供到華埠的人停車。九一一事件後,警察局將柏路關閉,斷絕華埠的對外交通。沒有旅遊巴士,遊客不能來華埠吃飯購物。沒有停車場,外人也無法來華埠消費。華埠餐館減少,市政府工作人員也不來華埠吃飯了。過去,華埠一直要求市政府將柏路打開,但被拒絕,原有200個停車位停車場為警察專用。華埠的餐館關閉多家,商鋪租金停漲,有的商用房間空置至今。 

  紐約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認為,世界貿易雙塔被襲對華埠的經濟影響最大最深。過去,在雙塔內的工作人員有幾萬人,一到午餐時間,在金融中心工作的人成群結隊到華埠吃飯消費。許多人在辦公室加班,就打電話到華埠訂晚餐,因為華埠的中餐館物美價廉。雙塔倒塌導致周邊的商業、辦公樓一起蕭條,曾經的食客不再,有幸逃脫的人許多另覓他處,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九一一後,沒有了這些顧客,勿街靠近南邊的幾家餐館紛紛關門,大家知道“這些食客不會再回來了。” 

  九一一前,華埠成為熱點,房租年年漲。在2004年至2006年間,房租曾經漲了一點,但是金融危機一來雪上加霜,生意不好做,房租又開始下降。趙文笙說,“現在的房租要比九一一前還低。”聯成公所有自己的物業,“我們的五年房租合同講明不加租,有的租戶甚至要求減租。”商鋪租金比九一一前下降20%,他說,但住房租金卻沒有降。這主要是還是有新移民喜歡租住在華埠,住在這裡可以不講英文,不要開車。

  劉其達說,九一一事件後,堅尼路以南被劃為災區,他的商店也受到影響,由於沒有遊客,他改賣世貿大廈紀念品和明信片。後來,他把商店從過去的勿街南部搬到勿街北部,以為靠近堅尼路,生意可能好些。在2004年至2006年,美國經濟現出曙光,有些回暖的征兆,但是接著又來了金融風暴,把這一點點新苗又摧殘殆盡。金融危機後,美國人也沒有錢了,更不敢亂花錢,消費水平下降,對華埠經濟造成直接的影響。 

  無法生存生意轉型 

  伍權碩說,九一一後,商家都在進行調整,不調整就無法生存。食客減少,餐館改成禮品店,溫州移民在堅尼路上銷售仿冒品,從五六年前增加很快。30多年前,東百老匯上商家都是猶太人,後來被廣東人接手。他說,在過去近十年中,紐約華埠的人口結構和商業形態也發生巨大的變化。過去,華埠的東百老匯上居民和商家以廣東老僑為主,堅尼路上的商家主要是越南華僑。但是,這些廣東老僑和越南華僑紛紛退出,來自福州和溫州的新移民接手。現在,東百老匯上的商家基本上是福州籍移民,而堅尼路上到處都能看到溫州移民的身影。“過去十年紐約華埠發生巨大變化,但是沒有想到會朝這個方向變化。” 

  他說,市政府也知道遊客對華埠的重要性。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市旅遊局專門為華埠建立一個咨詢台,免費發放華埠地圖指南以及重要的節日,以吸引遊客消費。除此之外,他們還把華埠地圖指南放在中城的一些賓館裡,以吸引遊客。

  現在,華埠經濟尚未恢復到九一一前的水平。房租比曼哈頓其它地方要低很多,房價只稍微上升一點。他說,過去,華埠沒有好旅館,如果開會,參加者要住到中城旅館裡。九一一後,華埠倒蓋了幾棟新的旅館。中國人喜歡儲蓄,也吸引許多銀行在華埠設立分行。他估計,華埠現在有銀行一、二十家。這是有進步的兩項目。 

  過去,唐人街的兩大支柱產業是餐館和衣廠。衣廠現在差不多都搬走了,餐館現在也減少了。例如,華埠兩大餐館是金豐大酒樓和金橋大酒樓,每個都可以接待上千顧客。因為生意不好,金橋酒樓關門,就剩下金豐一家。他說,福州移民的飯店開始興起,但是規模不大,但福州移民在外州開的自助餐館越來越多。 

  占磊表示,他剛剛開業時,紐約的餐館和衣廠特別發達。那時,許多病人持有衣廠工會的保險。“但是,現在我見不到這種保險了。”他說,華埠當時許多大樓裡都有衣廠,現在基本上都改成專業辦公室了。〈nextpage〉 
  溫州移民看中華埠 

  陳祥銘認為,華人移民並未受到九一一的影響,人們仍然源源不斷地到美國來。衣廠虧損,做工的機會減少,許多溫州籍鄉親轉而開店。他們在曼哈頓中城開小商品批發商場,在堅尼路上賣包。溫州移民喜歡住在紐約市。他說,溫州籍移民在曼哈頓做生意,但是居住在皇后區的七號地鐵沿線,如法拉盛、可樂娜、艾姆斯特等,原因是到曼哈頓方便。“以前,七號地鐵上的乘客很少,現在車上都是滿滿的。”現在,這些人賺了錢後,搬到貝賽、長島等地。 

  紐約是溫州移民的首選地。“他們這裡的親戚朋友多,可以互相幫助。”新移民一到紐約都是先住在親戚朋友家裡,然後自己租房子,做生意。這樣,溫州移民一個帶兩個,兩個帶四個。在1970年代,紐約市僅有幾十個溫州人,都是從中國香港、台灣轉道而來,現在的溫州移民主要是從大陸直接來的。 

  九一一發生後,一些溫州商人發現,許多人對世貿易中心大廈很懷念,看到這是一個商機,就到大廈廢墟(Ground Zero)附近銷售世貿大廈紀念品和照片,賺了不少錢。他說,過去堅尼路上的商店集中在東邊,西邊很少。現在,堅尼路西邊也布滿商店。溫州人做生意是你做我也做,因此堅尼路上都是溫州鄉親。 

  第八大道乘機崛起 

  美國福建同鄉會主席鄭棋表示,關閉柏路對華埠的影響最大。過去,許多福建鄉親居住在華埠,但九一一後搬離華埠,主要集中布魯克林第八大道及其附近的地區。他說,在美國的福建移民以福州移民為主。他估計,美國有80萬福建人,其中50萬人住在紐約市。由於華埠的日益擁擠和受到恐怖襲擊的影響,福州移民開始大規模地向第八大道及班森賀遷移,因此,第八大道及班森賀成為福州移民的小區。 

  他說,紐約福州人的生意主要是飯店、餐館批發和洗衣店。在華埠東百老匯上,許多福州籍移民開設經營飯店,規模有大有小。大型的飯店可以用於婚禮宴會和大型活動,小型的小吃店主要是方便新移民。“許多新移民節假日都要回到華埠,就在小吃店吃飯。”因此,東百老匯上的生意沒有受多大影響,因為他們服務的對象是福州籍新移民。 

  他說,九一一後,偷渡赴美的福州人減少,而合法赴美的福州人增多。

  醫師律師沒有減少 

  趙文笙說,過去,華埠內的主要居民為來自廣東老僑。由於子女不願接班,這些老僑賣掉生意,紛紛搬至布魯克林第八大道附近居住。九一一後,有的華人覺得華埠太危險,就搬到第八大道和法拉盛。因此,有的律師和醫師隨著居民搬離華埠。“但是,有人搬走,也有人搬進來。因此,華埠的醫師和律師並未減少。” 

  占磊說,過去,華埠醫師的許多病人是他們的長期客戶。儘管搬離,他們還是要來華埠看病。他認為,華埠醫師搬離華埠的很少。他從1999 年就在此開業。他表示,雖然受到九一一的影響,有的華人搬離華埠,但他的病人60%來自布魯克林,其次是住在華埠當地和法拉盛的華裔居民。 

  九一一後,有的移民律師把事務所從華埠搬到法拉盛,有的律師在法拉盛設立新的辦公室。辛格認為,這個做法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律師要跟著客戶走。他說,他的法拉盛辦公室早在九一一前就已經設立。他說,他沒有發現華埠律師有減少的情況。 

  移民方式發生改變 

  辛格指出,恐怖襲擊也促使美國政府考慮到移民申請處理的現代化問題。此前,移民局的作業相當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水平。所有的文件都是紙質文件,費事費力。幾名恐怖分子以旅遊簽證(B1/B2)進入美國,在美國學習駕駛技術,順利轉為學生簽證(F1)。由此可見,當時移民局官員手裡沒有資料和工具,無法判斷這些人是否是恐怖分子。儘管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有這樣的信息,但是他們之間並未溝通的管道。九一一後,移民局加快建設自己的信息庫,情況大為改觀。 

  曹楊親民說,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美國成立國土安全部,將移民局納入國土安全部之下。移民局新設移民數據庫。過去,這些有的移民資料很難查到,現在移民局不停地往裡輸入數據。因此,有的人申請綠卡的時候沒有查到某些情況,但是入籍時查到了。 

  九一一後,對華人影響最大的移民事務是背景調查。“一名移民局官員透露,最少調查五項內容,每項內容都要對攏。”華人的人名調查最麻煩,不僅要調查相同的人名,而且類似的拼法也要調查。中國有許多大姓,單名又多,調查起來時間很長。因此,有的華人的移民申請拖到幾年時間。另外一個變化是,移民局執法部分不停地增加人手,逮捕非法移民。同時,移民局的官員在審查案件時也比較謹慎,如果感到案件沒有把握,就放在一邊,不再出來,主要是擔心出現問題。 

  繁榮華埠需要努力 

  劉其達認為,如果華埠能夠再創輝煌,對華埠居民和紐約華人都有好處。他認為,針對目前這種情況,華埠社團必須改變思路,從九一一造成的困境中獲得突破。他提出如下建議: 

  把紐約華埠打造成一個美國最大的中國文化中心。華埠的特色要有中國特色,因此華埠要突出這個特色。例如,華埠應該成立一個中國文化中心,經常開展有關中國文化的活動。“華埠應設立一條步行街,定期舉辦中國節日活動。”華埠的傳統僑團要轉變觀念,以吸引外國遊客。中國政府已經成功舉辦奧運會和世界博覽會。華埠可以把這些活動延伸到紐約的華埠。提高華埠居民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華埠居民對待外來遊客應該具有禮貌,不隨地吐痰。這也可以提升整個美國華人的形象。 

  趙文笙承認,九一一給華埠帶來的損失有的無法估量。例如,世貿大廈已經消失,消費者也消失。柏路被警察局關閉,切斷華埠南部與外界的通道。但是,他透露,沿著曼哈頓第二大道正在修建的地鐵有一站要經過華埠。這樣,顧客可以乘坐地鐵到華埠消費。“這條地鐵線也許是華埠的另一次機會。”

  在九一一前夕,一些紐約華埠居民強調,災難深重的唐人街似乎被遺忘了,小區要如何讓有關部門重視這個問題,並設法協助,讓唐人街繼續保持和發揚其中華民族的特色,為紐約這個大熔爐增添一筆色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