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看中醫史文物收藏家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3 11:33:45  


扁鵲神針。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北京日報》報道,“萬物皆可入藥”,早在孩提時這句話就被張雅宗記在了心頭。如今已經年過半百的張雅宗是北京城裡頗有名氣的中醫史文物收藏家,但回想起當初聽老中醫講故事的經歷,張雅宗依舊記憶猶新。因為正是這些童年的記憶,才讓他有了對中醫的啟蒙認識。

  1982年,當時還在北京大北窑修火車的張雅宗已經開始收藏古硯古墨,但是那些收藏品都是源自家庭的延續,於是他暗自決心要開創一門屬於自己的收藏門類。有一次去長春出差,在古籍書店中,張雅宗買下了他收藏生涯的第一件中醫史文物——光緒時期的針灸明堂圖,從此開始了他長達28年之久的中醫史文物收藏之路。

  迄今,張雅宗先生已經收藏了近600件中醫史文物。中醫史文物並不是藝術品,而是古籍或醫用器具。張雅宗先生卻深感到這項收藏對中華文化史的重要性。

  《任錫庚禦醫手稿》——飽含清史的醫學筆記

  在張雅宗的收藏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這套《禦醫手稿》,它是光、宣兩朝禦醫任錫庚所作的筆記。禦醫,這個從周朝開始就有的職業,在清末畫上了句號。作為清代最後一任掌印禦醫,任錫庚在離開太醫院後,把他平生的工作經驗進行了整理,並分訂成20餘册,這就有了今天的《禦醫手稿》。為了不讓這套珍貴的手稿流入國外,張雅宗曾四處籌錢,幾經周折,才最終保住了這套珍貴的醫學筆記。

  這套《任錫庚禦醫手稿》包括醫史、臨床、文史、藥方四個部分,記錄了宮廷禦用秘方以及給光緒、宣統兩任皇帝和慈禧太後看病的病歷筆記。除了巨大的醫學價值外,中國人民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宋平生認為,《任錫庚禦醫手稿》還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為了解清末的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