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文章:陸生救得了台灣野雞大學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7 10:37:55  


  中評社台北9月17日電/台灣專欄作家顧爾德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關乎大陸學歷認證以及陸生來台就讀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三法相關條文,爭議15年後終於在上個月底完成修訂。就兩岸學術教育交流而言,這是重要而遲來的一步。台灣學生赴對岸讀書已存在近20年;何況,今天高等教育與學術是全球同步競爭,限制陸生來台或不承認台生學歷既無意義,也不利於台灣高教學術的國際競爭力。 

  學歷認證 私校最初反對 

  考查這15、6年來,大陸學歷認證與陸生來台問題,可發現非常有意思的事:當初反對修法的是私立大專院校,而今天急於修法的也是私校;當初積極推動《大陸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的是前“教育部長”吳京,而把問題搞到引發私校抗議的也是吳京。 

  2005年陳水扁反對開放大陸學歷認證,理由是國內160多所高等學府已嚴重招生不足,若開放會更惡化國內高等教育。其實,早在陳水扁提出8年前,私校校長就用同樣理由遊說政府高層,反對大幅開放大陸學歷認證。 

  私校招不到學生,也要歸功於吳京。1990年代,教改團體強力要求增設大學、紓解升學壓力。當時台灣高等教育的確供不應求,且90年代台灣的財政與學術資源,也足以再興辦幾所好的公立大學。吳京卻便宜行事,讓一些不具備資源、師資的專校升格學院、大學,這作法讓大學升學率一下子衝到6成。但隨人口結構改變,加上這些學校教學與學術資源不足,不久就出現一堆沒有人要念的野雞大學。野雞學校為了生存,反對開放大陸學歷認證。 

  十幾年過去,私校換了腦袋,想爭取對岸學生來就讀,轉而積極支持修法,迎接新“商機”。不過,陸生救得了台灣的野雞大學嗎?答案並沒那麼樂觀。 

  陸小學生 遞減剩1億人 

  9月3日,上海《新民晚報》刊出〈十七年來,全國小學減少四十三萬多所〉的報導,記者從《200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找到統計資料:截至去年底,中國小學總數為28萬零2百所,對照1992年的71萬3千所,到去年底共減少了6成、計43萬2千8百萬所。17年來小學數量一直下滑,同時小學在校生人數從1996年的最高峰1億3千6百萬人,遞減到去年已剩1億人。 

  出生率降低是造成小學數量與學生一路下滑的原因。研究人口問題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員易富賢向《新民晚報》指出,1980年代是1949年後中國第3波生育高峰,而這個高峰到1991年停止了。也因此,6年後的1997年開始,中國小學新生人數就一路下滑。 

  再經過12年,這些小學生要進大學了,而從2009年起,中國大學高考報名人數連續兩年下跌,前年1050萬,去年1020萬,今年只賸946萬。而上述《公報》中另一個數據又指出,從1996年到2009年間,中國普通高校從1032所倍增到2305所。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學者熊丙奇受訪時就問道:“高校為未來的生源變化做好準備了嗎?” 

  台灣大專院校在1990年代末急速膨漲,導致招生不足。如今想向中國大陸“廣大消費者”招手,但中國大陸高校也開始面臨同樣狀況。當兩岸高等教育都供過於求,台灣優質大學對陸生還具吸引力,但那些原本就招生不足的野雞大學,想靠陸生“進補”,恐怕這個如意算盤打得不切實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