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足球如何重建球迷信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9 19:34:19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人民日報》報道,隨著越來越多的貪腐蛀蟲浮出水面,中國足球多年來的積弱不振似乎也找到了足夠原因。

  當中國足球被負面新聞纏身時,很多人也許忘了,足球其實正是中國體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試驗田。1992年在北京紅山口舉行的會議,明確了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方向,其中很多內容,今日讀來仍有著現實意義甚至“理想色彩”:足球體制改革爭取一步到位,建立職業俱樂部體制;中國足協及各地足協要實體化,足協不要搞成權力機構,應是服務機構……事實上,從那之後,1990年代中期,初嘗職業化滋味的中國足球曾迎來一個短暫的“黃金時代”。甲A賽場的火爆,第一次讓中國體育領略到了市場的壯闊力量。

  但是,18年時間過去,中國足球卻從改革的排頭兵變成貪腐的重災區,緣由何在?

  足球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其運行體制的國際化與中國本土化之間,存在著不合拍之處,並制約著中國足球的發展,這正是中國足球改革的動力之一。回頭看1992年紅山口會議的一些思路及其後中國足球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妥協,是造成改革策略偏差的原因之一。“足協實體化”始終是紙上談兵;相反,在現實中,“足球運動管理中心”與“中國足協”的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其著重點仍在前者,仍在行政管理層面。而“兩塊牌子”擁有行政管理與行業協會的雙重屬性,恰恰給權力尋租製造了中間地帶。

  一方面,屬於市場的足球在並不完善的市場環境中跌跌撞撞前行,並漸漸累積起了一些家底;另一方面,屬於行政的足球則由於監管缺失、“一把手”獨大等諸多原因,出現了不少漏洞,侵蝕著職業化改革的成果,如此日複一日,沉屙難醫,終致今日惡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