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改委官員稱農民工城市落戶應實行總量控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2 22:55:52  


 
 ■ 數說

20年,4億人進城落戶

  本報告的願景是:從“十二五”時期開始起步,用20年時間解決中國“半城市化”的問題。也就是說,以平均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從2010到2030年基本解決已經在城市中的以及未來進城的4億農民工及其他們願意留在城市生活的家屬的市民化問題,實現農民工從進城到落戶,與城市原有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服務和各項權利。

農民工市民化成本:2萬億元

  農民工市民化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報告課題組調研結果顯示,我國當前農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約在10萬元左右。這意味著我國未來每年為解決2000萬農民工市民化需要投入2萬億資金。

■ 隱憂

“土地成為城市化發動機”

  楊偉民昨天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本世紀以來,“是土地而不是人口主要扮演了中國城市化‘發動機’的角色”。楊偉民雖然承認這對緩解城市建設資金短缺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也認為,這樣的“城市化”帶來土地城市化大於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問題,導致城市建成區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速度還很快。

  昨天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10》認為,農地轉為城市建設用地的巨大收益,對於城市建設資金缺乏穩定渠道的城市政府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但這種土地城市化的負面效果也很明顯。

  報告認為,“經營城市”、“以地生財”、“土地財政”帶來了城市面積的快速擴張,導致土地城市化明顯快於人口城市化,城市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如果考慮到目前城市化率中還包括了1.45億農民工等並未完全融入城市的人口,土地城市化對人口城市化的比例失調更加嚴重”。

  主報告的另外一位主筆、中國社科院人口和勞動研究所所長蔡昉則批評說,“現在確實出現了城市化目的不明,或者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動機不明。我們的土地城市化明顯快於人口城市化,這說明我們不是以人為中心來推動城市化。”

  蔡昉說,城市的主要優勢在於其人口密度和集中度,“我們的密度卻在下降,中國這樣的土地稀缺的國家,更應該集約使用土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