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關注可持續發展
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世界水平的競技體育必不可少。要競技體育始終維持高水平,必須有堅實的人才基礎,形成可持續的發展。
但一直以來運動員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保障不足,使得運動員退役後前景不甚樂觀,導致運動員這一職業吸引力急劇下降,後備人才減少。劉鵬說,制約中國競技體育未來發展的瓶頸是運動員文化教育和保障薄弱。必須抓好這項工作,對中國競技體育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負責。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劉鵬認為,文件對制約運動員文化教育,制約保障若干瓶頸實現若干政策性突破。比如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強體育運動學校的建設,將其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將文化教育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等。
據了解,總局已經在中國東、中、西部根據不同情況以及總局內部選定試點單位,對全國的各省區市都提出貫徹要求。
劉鵬說,這件事要長期抓下去,只有抓好了,中國競技體育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世界體壇保持較高的水準和競爭力。
青少年的培養也是中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之一。為此,總局特意改革了全運會賽制,利用比賽的杠杆推動各省區市培養青少年。
劉鵬說,全運會將以前比賽前兩年注册的規定改為四年,並且取消地方聯合培養運動員的交流協議,目的都是為了調動各個地方扎扎實實地管理和訓練運動員。在足球、籃球和排球項目上增設青少年組別,增加了集體球類的金牌和獎牌權重,調動各地建設青少年隊伍的積極性。
“集體球類與個人項目不同,投入大,周期長,所以有的地方不願意搞三大球。機制調整以後,各地搞三大球的積極性提高,很多地方都重新組建了球隊,”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