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者:日本只給了中國0.25個面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8 14:39:45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環球時報刊登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學者劉建平的文章說,一場漫長的中日外交冷戰可能剛剛開始。全文如下:

  正如一些中國學者所憂慮的,近20天的中日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所引起的外交風波“事情了猶未了”。中國基於主權立場和人權原則聲明要求日本道歉、賠償;而日本方面堅持以“保留處分”放還的形式宣示主權,拒絕道歉、賠償。這可能預示著一場漫長的外交冷戰。

  國際政治中的主權立場衝突是高度剛性的,強權傳統慣性與公理道義訴求之間很容易造成外交短路和情緒擊穿。在戰後中日關係史上的正式談判中,為了顧全兩國友好的大局,釣魚島主權問題被刻意回避;在實際的邊境管理中,雖然日本方面武裝控制,但遇有中國民間人士進入釣魚島海域,即使發生衝突也總能經外交交涉獲得政治解決。唯這次撞船事件顯然是日方忘記了中日關係史上的“政治解決”經驗而要“單方面改變現狀”,以國內法處理國際關係爭端即試圖宣示事實主權。中國方面初始抗議無效,表明日本已經不肯留“政治解決”的面子;而第一個拘留周期後再行延長,半個“政治解決”的面子已失;最後在第二個拘留周期中間,日本政府終於“考慮到”對國民和中日關係的“影響”而放人,這場風波才得以0.25個面子的殘留暫告解決。

  很顯然,日本法律解決的強權冒險主義並沒有成功,而中國“政治解決”的友好大局面子也損失多半,並留下了你堅持“保留處分”、我要求道歉賠償之勢不兩立的“撞船後遺症”。或許這就是“和則兩利、鬥則兩傷”的真諦。

  中日相爭,美國得利

  古語雲:“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那麼誰是釣魚島風波的得利者呢?日本行強權外交、實力政策,中國抗議幾近空轉;但到了雙方首腦齊聚美國之後便突生轉機、事態驟解。這象徵性地顯示了美國的“領導”力量。美國高官聲稱:美國並不“仲裁”中日爭端,“重要”的是通過外交途徑“早些解決”問題。其言外之意,乃美國不問是非,但要維持美國霸權下的和平。而美國副總統說得更有深度:美國欲與中國構建“正常關係”必須“通過東京”,日美關係“非常重要”。在日美首腦、外交當局的會談中,美國一方面表示日美安保適用於日本控制下的釣魚島,一方面強調“與中國的合作關係的重要性”,催促早日通過對話解決中日爭端;在中美外交場合,美國則推動恢復因售台武器而中斷的中美軍事交流,促使人民幣升值。至於中國,也在紐約公開發出了對日本最高強度的譴責。結果,日本向中國妥協而宣布放人,向美國明確表示東亞共同體“包括美國”並積極解決美國所擔憂的駐日美軍基地問題;中國的美國觀也有變化即認為“一個強大穩定的美國”有利於中國乃至世界的“穩定和發展”,中美關係的難題也都呈現破解跡象。9月24日,美國國務院的官員會見記者,對中日爭端的解決表示“滿意”,希望“緩和緊張”、“恢復原狀”雲雲。總之,釣魚島撞船事件的收拾,既非完全的日本“法律解決”,也非完全的中國“政治解決”,而是到了紐約以後的“美國解決”。不過,中日兩國各付出了代價:美國的對日、對華外交均有所突破。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保衛釣魚島 官民同仇敵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