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慈善業開展得十分艱難,原因一言難盡,但企業家“摳門”,肯定不是這一窘境的頭號原因。換句話說,中國普通人對慈善捐款興趣不高,捐款不太方便,對善款如何使用不放心,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和企業家們對捐款的顧慮大體是差不多的。
中國民營企業與微軟這樣的巨頭相比,還處於幼年期。它們壯大自己,能與西方大企業在擂台上鬥,比那些企業家與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共進“慈善宴”,需要更大的勇氣,以及能力,還有全中國社會的鼓舞和支持。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是兩艘可以光榮退役的航母,而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小船離岸邊尚遠,他們對前方的自信不足。
中國社會現階段究竟更需要“創業的蓋茨”,還是作為社會慈善家的蓋茨?我們應更認真地拷問企業家對財富的態度,還是鼓勵他們創造更多的財富?這些尖銳的問題很容易把社會的思考帶進死胡同,或許我們需要多一點寬容,讓時間的長河自然消化它們。
不要簡單地給中國富人扣上“為富不仁”的帽子。慈善是個好觀念,但它不能以強制的態度與崇尚自由主義的資本對接。中國好的觀念有過多次因做過了頭而導致壞結果的教訓,而做過頭的最大原因就是強制。
無論是什麼事情,社會輿論過於強大都是一種潛在的風險。中國的一切都在探索、嘗試中,允許別人想的和我們不一樣,做法與“模範”不同,這是民主的真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