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兩軍應著眼大局學會共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1 00:24:08  


 
  學會共處,首先要認清兩國關係性質,逐步建立戰略互信。近期的事態發展再次表明兩軍互信的嚴重缺失。儘管有一些“弄潮兒”總是想象中美會再度走上美蘇軍備競賽甚至對抗的老路,但從兩國的基本立場看,美國一些人把中美關係定義為“非敵非友”,中國則認為兩國關係是“合作與鬥爭共存”,這些定位恰恰表明中美關係(其中包括兩軍關係)的複雜性,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雙方都沒有明確的敵對指向,不希望全面對抗。事實證明,在過去 30年裡,一方的發展並非建立在另一方衰落的基礎之上,而是得益於非對抗性的政策選擇。當年的美蘇關係是“相互確保摧毀”(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而今天的中美關係則應該是“相互確保依存”(Mutual Assured Dependence)。惟如此,才能打破所謂“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衝突的歷史怪圈,實現中國和平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當然,要與美軍共處,也需要適當提高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水平,這也是我軍更好地履行職責、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以及增強與美軍共處的信心的需要。

  二要充分認識兩國戰略文化和傳統的巨大差異。在美國的戰略研究中,有兩個關鍵詞:“領導”( leadership)和“威脅”(Threat),這種滲透到骨子裡的“敵人來了”的危機感和對“威脅”的“警惕之心”,是其保持世界領導地位的重要動力源,已成為美國軍事文化和戰略思維的核心內容。從中國方面來看,正如中共黨史專家章百家所說:“中國是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世界的。”那麼,中國是如何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世界的呢?事實是最好的答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奉行的和平發展政策不僅為自身帶來了實惠,也為亞太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和平與繁榮,中國軍隊也以越來越開放和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在國際維和、救災、護航等領域與越來越多國家的軍隊展開合作。今後,隨著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與其它國家的相互依存將日益深化,和平解決爭端符合自身利益。這也是中國向世界承諾“永不稱霸”並提出建立“和諧世界”倡議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既存在巨大差異又擁有眾多共同利益的中美兩國而言,只有認識到上述差異,才能加深相互理解,積極尋求共處之道,防止情緒化和非理性的行為造成戰略誤判,干擾大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