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在世人眼中,上海是一座經濟中心城市,但記者從8日在此間開幕的世博會上海活動周上了解到,上海的文化底蘊同樣深厚。新近完成的一次全市性普查表明,上海擁有近200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其中50項進入國家級名單,128項列入市級目錄。
新華社報道,據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副局長王小明介紹,從2005年至2009年,上海開展了一次覆蓋全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共收集各類資源線索1萬餘條,其中1939個立為資源項目,並以此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子數據庫和市、區兩級保護工作檔案。
在世博會上海活動周上,共有15項海派風格濃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觀眾見面,包括刺繡、木雕、玉雕、竹刻、微雕、蛋糕製作、民族樂器製作、毛筆製作、墨錠製作、木版水印、旗袍製作、中式服裝盤扣製作等。在“上海的一天”敘述主線之下,觀眾可從中一覽滬上生活風情的精緻細膩以及相關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興起。
目前,上海已完成109出傳統表演藝術經典劇目和摺子戲作品的音配像搶救工程,建成35個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館和陳列館,建立命名了2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認定市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分別達341名和61名。
據了解,從2011年起的“十二五”期間,上海計劃進一步拓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推廣渠道,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其中,上海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為平台,創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上數字博物館以及相關的網上數字信息服務中心。
“十二五”期間,上海還計劃建設集研究、設計、製作、展覽和行銷為一體的傳統中式服裝項目基地、傳統美術項目基地、海派刺繡與傳統紡織技藝項目基地等,增強本土老字號品牌的市場生存競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