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日本皇民化思想仍在一部分台灣民眾的心中根深蒂固,正如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石之瑜在今年9月23日發表在中評網的《外省第二代的最後掙扎》一文中所說:“經歷皇民化的社會世代及其後人是台獨勢力的主力,從‘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對台籍日本兵的口述歷史看來,自始參與二二八事變的,就是事變前一年大量返台的、效忠天皇的台籍日本兵與愛(日本)國青年,他們撲殺清國奴與支那豬的動機明確。至今,追悼先人的三立電視台大話新聞節目,仍播放天皇玉音,放言日本種族高等而中國人的種族低等雲雲。”石教授在文中又說“台灣之割讓是帝國主義帶給中國最大的歷史創傷,統一台灣是當代中國最大的民族道德,扭轉台灣人民以日本為文化母國的歷史認識,更是中國崛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石教授的評論真可謂一針見血、入木三分!
當前,大力開展兩岸文化交流,正是期望透過兩岸同胞的深度交往,從根本上扭轉這種不正常的局面,強化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乃至對中國的國家認同。
2008年以後,兩岸關係開始步入了大發展、大交流的時代。隨著ECFA的簽署,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核心因素——文教交流與合作,應該是下一階段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重點。兩岸有共同的中華文化根基,根深則葉茂,根衰則葉枯,關鍵是如何發掘出,維繫住,傳承好中華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如此,日本殖民統治的遺毒自然在台灣也就無處附著,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氣候和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