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人赴日本買房逐漸升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6 11:16:27  


前不久,日本大阪一棟售價2000萬日元的別墅被一名中國富商買下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 最近,日本外相前原誠司的一番話,引起了國內媒體和投資者的關注。前原誠司10月初在日本外務省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對中國人和韓國人在日本各地購買不動產一事“有必要進行一些相關法律制度方面的探討”。前原還指出:“在日本,來自海外的投資非常少。缺少海外投資將導致經濟活動無法順利開展,因此需要從各方面進行探討。”此話一出,外界紛紛猜測,日本政府對外國人在日購房的政策是否會有所調整。 

  政策逐漸寬鬆 

  且不論前原誠司發表此番講話的用意和帶來的結果,先來看一看中國人到日本買房的歷史。10年前,日本政府限制包括華人在內的外國人購買日本房產,規定只有取得日本國籍或取得永住身份的華人才有資格申請貸款買房。因此,在日華人購房者多是與日本人結婚的中國人,他們往往是用配偶名義買的房。

  日本泡沫經濟發生後,市場上湧現了很多閑置房產,以及公司或個人倒閉或破產後不得已出售的房產。這也是日本相關產業希望外國人,尤其是在日本的外國人購買日本房產的主要原因。同時,在生活和工作上不斷自立的華人有了一定經濟實力,紛紛開始在日本購房。但他們在購置房產時仍然面臨一些制度上的障礙,比如苛刻的貸款條件和繁複的手續等。 

  近幾年,日本修改了相關法律政策,外國人在日本購房不再有任何限制,事先申請已變為事後報批也可以。不僅在日本公司就職的外國員工可以貸款買房,合同員工和普通打工者買房的也不在少數。只要有在留簽證,有正常的納稅記錄的人,都可以申請銀行貸款。許多年收入在三四百萬日元(約合二三十萬元人民幣)的華僑華人都成功貸款買房,成了在日固定資產持有人。 

  近年來,隨著日本房地產市場的重新啟動、各種購房商業貸款紛紛出籠、針對外國人購房的條件和手續不斷寬鬆。專為外國人提供服務的房產中介應運而生,在日華僑華人的購房熱潮也越發高漲。 

  貸款涉及繳稅問題 

  筆者曾經幫一位準備在日本買房的華人朋友做過貸款咨詢。為何有不少在日華人明明有錢,但還是選擇貸款買房呢?這是因為涉及到上繳個人所得稅的問題。在日本,購房後要到稅務部門申報所得稅。雖然目前日本對購房者免征印花稅及購置稅等稅種,(根據每一屆日本政府的免稅內容決定),但稅務部門會詢問購房者的財產來源。假如你連續5年上報的年收入是400萬日元,但是卻在第5年一下子拿出2000萬日元買房,這就有隱匿收入的嫌疑,不但會被追繳所得稅,還有可能面臨罰款。不過,這些規定針對的是那些在日本生活的華人。近年來,有很多中國人紛紛到日本購房,他們在買房時往往不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而是選擇一次性付清。 

  從目前來看,無論與過去的泡沫頂峰時期相比,還是同當前火熱的中國房產市場相比,日本的房價確實不算太貴。日本法律規定,上一代的資產在身後自然過戶給下一代,6000萬以下的財產可免繳遺產稅。當然,如果身前贈與,那就需要支付高達44%的贈與稅。 

  眼下,日本社會正在為泡沫經濟所帶來的後遺症付出高昂的代價,那些閑置的房子正期待有人來接手。然而,中國國內炒房客想到日本再掀起一輪炒房熱是不太現實的,畢竟炒房具有一定的風險。相比之下,筆者認為,為了能夠在日本旅遊時有個臨時落腳點而買一套房自住倒還算可行,因為日本房子的質量還是不錯的。 

  鏈接:當心被問題房坑害 

  為了方便中國購房者進行投資決策,日本專門開設了接待中國看房團的中介機構,但還是有不少人因為不了解日本的相關法律而被無良的中介所坑騙,甚至一不留心誤買了問題房。 

  所謂問題房,是指那些被房主作為貸款擔保抵押出去,後因當事人還不起貸款而被法院扣押的房產。這樣的房子牽扯的法律問題很多,往往債權人不只一個,等到房屋債權關係明確以後,恐怕就10年以後見了。 

  還有很多中介趁著國內投資者不了解日本相關法律,層層加碼提高手續費,買房者被白白詐去一筆錢。 

  因此,筆者建議,中國人在日本買房時得通過可靠的房地產公司或者律師。這樣做雖然需要額外花點錢,但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