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告訴記者,稀土走私一般都有固定渠道。“(他們)通常是低價集中採購,然後運輸到某個地區,再通過關係送到貨輪上,報關時就說是一些礦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多日調查發現,我國稀土走私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有專人分別負責採購、收貨、報關。通常,稀土走私的公司或個人先到內蒙古、江西等稀土主產區採購,再通過合法公司進行報關,以更換產品名稱或以稀土合金的形式進行出口牟利。
為保證貨物能順利出海,不法之徒還會在報關時大做手腳。“報關時不能用實名,報關時稱是非禁產品,實際裝在船上的是其他產品。有海關方面關係的話,一般提前跟海關方面說好櫃號,報關的時候指出這些櫃是稀土,幫忙通過一下。”一位接觸過稀土走私者的企業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生產企業對稀土走私和正常出口的“一視同仁”,讓更多稀土走私者鋌而走險。“部分稀土原產地開採企業不管出口,只負責將原料售賣給客戶,至於客戶買稀土用來做什麼就不得而知。”生意社稀有金屬分析師宋志超表示。
上述不願具名的銷售人員稱,“不管是走私還是正規出口,都要先簽合同,款到發貨。價格、規格、質量要求都在合同中約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