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代中日關係猶如“玻璃工藝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2 11:15:54  


中日“釣魚島扣船事件”餘波仍在蕩漾。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日本新華僑報》10月22日載文《認識當代中日關係猶如“玻璃工藝品”的特性》,摘要如下:

  中日“釣魚島扣船事件”餘波陣陣,連續4年回暖甚至呈現“暖春”景象的中日關係幾乎一夜間轉換為“冷冬”節氣,儘管雙方試圖“暖氣微吹”,但升溫態勢並不樂觀。

  中日恢復邦交近40年傾力構築的“世代友好”關係何以幾起幾落,昨暖還寒?

  應該說,中國外交致力“中日友好”的頻率和力度超過任何其他國家,在與周邊鄰國關係中,中日關係也是最為關切的。反觀日本,對華關係也是很下功夫的,兩國民間友好團體的數量和人數堪稱世界之最。而當下中日關係變得如此脆弱,也算是世界外交史上罕見的個案。這裡有著深刻的歷史與現實的糾集和衝撞。

  筆者獲悉中國高層外交人士將中日關係比喻為“玻璃工藝品”,稱其“看起來非常好看,做起來非常不易,毀起來非常容易”。應該說,這個比喻是形象且深有意蘊的。

  談起中日關係,自然會考量到中日兩國兩千年交流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曾經有過不幸的戰爭,但與兩千年的歷史長度相比,畢竟是短暫的。放眼來看,中日兩國相為鄰國,有“同源同文”之說,有“一衣帶水”之辭,至少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把中國奉為“老師”,其遣隋使、遣唐使吸收、移植的中國文化、政治、經濟制度都在日本結出碩果。關鍵是這種果實的影響至今猶存,有些原汁原味的保存令中國人感嘆,有些轉化成為的“軟實力”讓人三思。正是因為這樣,中日關係裡面這種“特性”,顯得耀眼眩目,非常“好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