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景德鎮成功復燒失傳數百年的明代葫蘆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2 15:16:11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已失傳300多年的明代葫蘆窯22日在中國瓷都景德鎮開窯,窯工們從窯爐里搬出一件件燒制精良的瓷器。兩岸故宮博物院的專家,景德鎮的陶瓷考古專家,以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場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新華社報道,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賴德全說,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見證,在葫蘆窯燒制的陶瓷瓷化程度、釉色的光彩和青花的花色都達到了明代葫蘆窯的燒成品質,釉面很溫潤、渾厚,這表明葫蘆窯復燒非常成功。

  葫蘆窯是明朝景德鎮的典型瓷窯,最早出現於元末明初,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先後持續使用了300多年。

  景德鎮明代葫蘆窯復燒顧問、83歲的老專家餘恂銓說,葫蘆窯因其外形像葫蘆而得名,這種窯爐兩端高、中間低,具有熱利用高的特點,非常適合青花、高溫顏色釉,特別是倣古瓷的燒制。

  國家文博研究員、景德鎮明代葫蘆窯復燒專家顧問團主持人周榮林介紹說,葫蘆窯綜合了宋元時期龍窯和饅頭窯的優點,它容量比饅頭窯大,可裝燒更多瓷坯;它比龍窯短,更便於觀察燒成氣氛和窯爐溫度。

  但是,清代以來,由於海內外對瓷器的需求量大增,容積較小的葫蘆窯適應不了市場的需求,逐步退出歷史舞台,鎮窯取代葫蘆窯成為景德鎮的主要瓷窯。

  “葫蘆窯在景德鎮使用了300多年,在景德鎮陶瓷發展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現在傳世的很多明代珍品陶瓷都是經葫蘆窯燒成的。”周榮林說,“但是,現代人只能從史料上了解葫蘆窯,看不到實實在在的葫蘆窯,這不能說是一大遺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