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增長主靠房地產
藍皮書認為,中國如果繼續提升自身的規模競爭力,不僅要擴大數量,還要從結構和效率上下工夫,加快經濟轉型。
藍皮書指出,中國近20年的經濟增長並非靠產業結構升級換代來獲得,而是靠消耗資源和擴大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業膨脹發展。這樣的產業結構缺乏競爭力,必須立刻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結構競爭力。
中國現狀 強於印度力追日本
藍皮書詳細比較了中美、中日、中印的競爭力。
中美相比,美國大部分領域都領先中國,尤其在經濟結構、全球聯繫等方面優勢更明顯。不過,中國在一些領域,如經濟增長速度、需求潛力、國內外經濟關係等方面也已經開始超越美國,取得競爭優勢。
中日比較發現:日本國家競爭力長期位列前三甲,在亞洲保持了絕對領先地位;而中國國家競爭力正處於不斷提升的過程中,與日本的差距正日益縮小。
中印相比,當前中國的國家競爭力總體強於印度,而印度在部分領域領先中國。在2000年之前,中印兩國的競爭力水平相當,中國在上世紀末迅速作出調整,國家競爭力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在2004年後,中國與印度之間的差距開始逐漸拉大———2008年,中國國家競爭力在100個國家中排名第17,而印度排名第42。
中國優勢
規模效應
藍皮書指出,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有14個省份邁入萬億俱樂部,標誌著中國以一省之力與他國競爭的時代正在到來。中國應以規模優勢掌握全球戰略的動態制勝點,影響區域和全球市場,真正實現以市場換技術,以規模降成本。另外,從人口規模上看,中國也有不容小覷的優勢。如果農村消費需求充分釋放,中國的國內需求水平將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強勁驅動力。
中國劣勢
創新不足
藍皮書稱,目前中國的整體效率競爭力處於世界中游偏下的水平。在創新競爭力方面,日本、韓國遠遠領先中國。
藍皮書表示,中國人力資源總量雖大,但是擁有技能人才、工程師和科學家的比例很低,高端人才指數僅是美國的1/12,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中國雖然已發展成為高等教育大國,高校數量眾多,但整體水平不高,尤其是缺乏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