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GDP熱終降溫 十二五主攻調整結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8 10:35:18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京華時報報道,《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昨天公布。《建議》於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建議》指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征。

  基本要求是: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建議》提出,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鬥,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重點一

  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

  原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解讀

  強調“富民”是重大轉折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十二五規劃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歷史拐點。過去,我國一直在做大蛋糕,但如何分配好蛋糕,如何使蛋糕在做大的過程中能夠均衡的發展,這是我們沒有銜接好的問題。

  所以,這次十二五規劃,整體上強調了以和諧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這是一個結構性的變化,如果說我們過多注重“強國”,那麼接下來我們可能更加注重“富民”,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

  意見中特別強調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不公,或者說收入分配的結構不合理,這是我們內需戰略一直不能起來的原因。過去這些年,我們在收入分配中,不管是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可能都存在問題。

  第一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持續下降,由九十年代左右的50%多,下降到去年的39%,這在世界上算比較低的。這說明我們在第一次國民收入分配中蛋糕切的不合理。這塊蛋糕的60%被國家和企業拿走了,留下了不足40%給老百姓。

  第二次國民收入分配調節也不合理,教育、醫療、社保、就業這四大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是衡量第二次國民收入分配合理不合理的重要參數。據我所知,我國去年已經下降到28.8%,而世界絕大多數四大支出占當年財政支出的百分比會達到50%。

  兩次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使多數老百姓沒有很強的購買能力,加上城鄉差距、貧富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比較大,這樣使得分配問題越來越突出,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所以說,必須下定決心解決收入分配的問題。這次規劃中也列出了很多重要舉措,可見政府的決心。

  ■重點二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原文: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解讀

  過去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這次十二五規劃意見,把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轉變發展方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縱觀整個十二五規劃的意見,是圍繞轉變方式這條主線展開的。

  這個時候,為什麼特別強調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性。這是我們應對經濟危機以後,中國社會暴露出來的生存發展問題相聯繫的。

  以前我們一直兩位數高增長,全球經濟危機以後,中國的經濟增長掉下來了,這時候中國經濟發展體制中所有的問題都暴露無遺,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發展下去了。低成本出口戰略,低端產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資源和環境的剛性元素,勞動在收入分配中占比持續下降,以及收入分配嚴重不公引發的社會問題使過去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現在必須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不是拼資源拼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