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這個行政體制改革報告,遞交給發改委,能吸收多少,這很難說,在發改委委托的課題之後,中央還可能再布置一些題目,讓好幾個機構一起來做,我們學院後來又參與了兩個課題,這是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中財辦”)層面進行委托,這兩個課題研究也於2009年9月份完稿。”汪玉凱說。
在“一對多”的格局下,汪玉凱在國家行政學院和中國行政體制研究會的兩個職務之外,還是國家信息化委員會的委員,作為全國50個具有此身份的專家之一,他負責為“十二五”信息化建設提出思路,爾後進行專家匯總,再報給中財辦。“這是發改委課題之後的事,我是參與討論,成稿不是我,我是多個專家之一,最後的文稿由秘書班子來整理。”他說。
而在“多家機構對同一課題”的“多對一”框架之下,“十二五”信息化建設的課題,又同時由工信部直接負責參與研究。
“‘十二五’的規劃是分好多個層次的,既有官方的,依靠各個部委,發改委來牽頭,同時也委托智力資源,研究過程是高度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最後到中財辦和國辦這個層次,當然與此同時,也有最高層的政治局常委的調研。”汪玉凱介紹說。
“招標制”與“布置性”
2010年1月19日,中國政府將數百個課題面向全球公開招標,這是中國政府首度就五年發展規劃聯手國際機構,這為“十二五”規劃研究的“招標制”做了一個最新的注腳。
據肖金成副所長介紹,“十二五”規劃研究的委托類型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發改委的委托,比如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在“十二五”的課題中領到了10多個課題,其他各科研機構會分別領到相似的課題;第二個方面是各個部委的網上招標投標;第三個是面向社會招標。
年初的全球招標正是這第三個方面的再創新。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國家發改委提出了包含8大領域39個題目的“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向全社會公開招標,其中有60個單位的選題入選,胡鞍鋼介紹說。
而從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的時間順序而言,汪玉凱介紹說,首先是“招標制”階段,2009年底,國家發改委在匯總各機構上報的課題研究後,拿出了一個總的框架然後報給中央決策層,決策層分析掌握情況之後,再進行進一步篩選,再布置給各個單位。“這個階段就成了布置性的任務,在此階段之前,都是招標式的。”
2009年底2010年初形成“十二五”規劃的《基本思路》後,該內容在全國的省、部委和部以上官員中徵求意見,形成最後的“建議”草案,這個“建議”形成的綱要將會在明年3月份的人代會上審議。“最終的‘綱要’要在這個‘建議’的基礎之上進行微調,不會大變。”汪玉凱說。
“‘建議’要對‘綱要’起到指導的作用。”肖金成說。中共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已經於10月18日閉幕,會議通過了“十二五規劃建議”,對專家們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終點,在國家層面的“建議”轉變成“綱要”的過程中,各位專家們要做的是,繼續建言獻策,同時繼續參與地方的“十二五”規劃制訂,從這個意義上說,五中全會只是這些專家的一個新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