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港媒:中國航空航天技術有能力追趕強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3 08:17:54  


停放的運十。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第8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21日在珠海閉幕。香港《大公報》22日刊出社論說,珠海航展閉幕標誌中國航空航天的發展又達到一個新里程碑,更重要的是,航展傳達一個訊息:中國正走在科技自主創新的路上,並且已取得初步成績。分析認為,無論從經濟還是國防安全角度看,必須加倍努力強化自主創新,這樣方可保障中華民族的復興。

  21日珠海航展閉幕,帶來了圓滿結果,還標誌了中國航空航天的發展又達到一個新里程碑:無論軍民產品都有引人注目的新星出現。航展傳達了中國正走在科技自主創新的路上,並且已取得初步成績,雖然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水平與先進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但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追上去。

  今次航展確有許多個首次,如國產大飛機C919樣機便首次亮相,觀眾還可登機親身體驗機上情況。中國自主研製的“太行”飛機發動機亦首次亮相,反映中國在飛機工業的心臟產品上取得突破。此外,航展也首次大規模展出了多款無人飛機,據報其中一款採用噴氣發動機的還令美國軍方表示關注。

  自主創新乃中國最終實現現代化的主要挑戰及機遇。沒有此項能力,中國的發展將永遠落後並受制於人,在經濟上難以超越,在軍事上則難保國家安全。在西方技術封鎖下,許多尖端科技尤其有明顯軍事意義的,中國都難於引進,即使可以引進的民用技術,到了一定水平外國也基於商業利益設限,以便保持其技術領先優勢。

  總之,不能引進的中國要由頭做起,能引進的中國也要由消化、改進而形成自主開發能力。改革開放前中國從無到有,自主研發了震驚世界的“兩彈一星”。改革開放後外國對技術轉移稍有放寬,但仍關卡重重,靠引進可走一段路甚至一大段路,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中國民用大飛機的研製歷史便提供了走彎路的負面教材。但中國總會把時間追回,中國能追、善追的本事乃有實證者:去年中國繼美國後研製成功每秒千萬億次算速的超級計算機,最近“天河一號”更榮登首席,成了全球運算最快的計算機,其中亮點是國產的“麒麟”操作系統,所用芯片也將逐步由本國自主開發產品替代。

  回顧中國科技發展之路,外國封鎖成了重大的動力來源:這在航天、計算機及核能等領域都有顯例,買不到的只能自己造。

  在能引進的領域,中國也不應只靠引進,老是跟著人家走。在大型水電機、高速鐵路及超高壓輸電系統等方面,中國企業都在引進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在高起點上衝刺。高速鐵路的開發成功便是這方面的明顯例子,現時中國還不斷努力務求提升水平,趕緊研製新一代時速可達五百公里的機車。其它方面也有不少類似事例:如大型水電機已由七十萬千瓦產能走向九十萬千瓦,超高壓輸電能力由七百多千伏走向一千千伏。由此可見中國不單在努力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有些領域還正探索超前之路,引領世界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建立自主創新能力是必走之路,路上雖多險阻但一定走得通。今後幾年中國正處崛起關鍵時刻,又適逢各國展開一輪搶占後危機發展制高點的競賽,同時隨美日等加強軍盟對付中國,軍事鬥爭的任務日重。因此無論從經濟及國防安全角度看,必須加倍努力強化自主創新,這樣方可保障中華民族的復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