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明年宏觀政策 或轉為治通脹穩增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3 10:16:00  


今年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遠超市場預期,引發了市場對通脹壓力的過度恐懼。(資料相)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治通脹”與“穩增長”或為明年經濟工作的兩大主要任務。中國應當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將主要體現為在阻止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前提下力求經濟平穩增長,“穩增長”中“促轉變”依然是發展重點。

  《上海證券報》報道,進入12月,市場都在殷切期盼一年一度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借此了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基本定調。展望2011年,中國經濟應當處理好“治通脹”與“穩增長”之間的關係,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將主要體現為:在阻止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前提下力求經濟平穩增長,“穩增長”中“促轉變”依然是發展重點。

  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今年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遠超市場預期,引發了市場對通脹壓力的過度恐懼。在CPI構成中,食品價格上漲10.1%,非食品價格上漲1.6%,食品價格對CPI上漲影響顯著。目前,這輪CPI上漲態勢與2007年時有不少相似之處:一是2007年年初CPI同比上漲幅度並不高,但在6月份同比增長突破4.4%後,呈現一路上升走勢,直至2008年4月上升至8.5%高位。同樣,今年年初CPI同比上漲幅度也僅為1.5%-2.7%,但在10月份突破了4.4%,本輪CPI上漲是否會複制2007年至2008年走勢,應當引起極大關注;二是引發CPI同比上漲的原因都是食品價格上漲。2007年,引發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糧食、肉禽及其製品和蛋價格的上漲。目前,引發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農產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儘管當前CPI上漲是由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結構性上漲,但未來幾個月CPI仍有可能繼續上升,並將引發通脹壓力繼續上升。

  在此背景下,如何避免當前CPI快速上漲引發的通脹壓力,吸取上一輪CPI快速上漲引發通脹的治理經驗,治理通脹或遏止通脹,一定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這表明,宏觀經濟政策將面臨調整,很可能會採取類似2008年時的政策組合——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以此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脹。

  據此觀察,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主要體現在通過控制信貸增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基準利率等方式來穩定物價。從目前來看,今年以來央行已經5次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並上調了一次基準利率。按目前CPI上漲趨勢分析,仍有繼續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較大空間。與此同時,由於影響CPI結構性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因而採取行政性調控手段加強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價格干預,特別是強調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這對控制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突出,有助於遏止CPI的過快上漲,進一步緩解通脹壓力。這樣看來,只要我們及時採取調控措施,預計這輪CPI上漲可能會低於上一輪上漲峰值,通脹壓力將明顯低於市場預期。

  當然,治理通脹,有可能會對經濟增長下滑帶來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緊縮貨幣政策的調整過程中,更要注重協調、漸進和有序,把政策調整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之所以筆者強調緊縮貨幣政策調整的協調、漸進和有序三大特征,是因為上一輪通脹治理過程中頻繁使用宏觀調控政策,使得經濟增長回落的幅度過大、影響過深,儘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也有較大負面影響,這理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因此,“穩增長”仍然是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主要任務。

  在這一點上,與2007年時強調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不同,因為穩定經濟增長事關明年中國經濟發展大事,對穩定我國的投資、外貿、消費、就業等方方面面影響重大。這表明,儘管緊縮將為明年貨幣政策調整基調,但確切地說,應當是“穩健”而不是“從緊”的貨幣政策,這將減輕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對經濟增長構成的負面影響。不過,在強調“穩增長” 的同時,我們仍要繼續推進“促轉變”的基本發展國策,促使經濟增長能“又好又穩”。

  由上分析顯示,明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協調好“治通脹”與“穩增長”的辯證關係,通過治理通脹為經濟增長贏得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繼續“促轉變”使明年經濟增長能實現“又好又穩”的宏觀調控目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