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論:中國如何扭轉戰略性被動的局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6 00:51:04  


 
  對外研究和工作講的是虛虛實實,從事的不僅僅是合作、團結、和平、發展,還時刻面臨著較量,不僅是考驗智慧和善于鬥爭,更重要的是那種地處絕境而堅定反擊的膽識,和敢于鬥爭的氣概,兩軍對壘勇者勝。關鍵時刻如毛澤東戰略思想所強調的,“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國際關係處理最忌一味理想主義和高擎道德大旗,一味的和氣和道德,一味的好心和拉攏,其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未必得到好的回報,很可能養虎遺患,歷史案例不勝枚舉。畢竟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是迥然不同的兩個體系和概念,至少在未來幾百年世界不會是平的,這種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本質就持續存在。

  回顧一下,為什麼建國之初很多將軍外交官,對外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粗中有細、虛虛實實,勝過許多精通外交技術的技術官僚做得更好,贏得更多國際尊重?因為保持那份膽識,那份理性、中性和客觀,那份戰略觀察,以及那份對方摸不透的脾氣和個性。外交官如果被對方看透了,工作餘地就大打折扣,不要上了一味呼應透明的當。如果因為語言關係而加上一份對工作對象的親近,就更不忍心關鍵時刻斷腕了,後果是往往導致自己國家的利益受損。

  必須對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理性主義、機會主義、國際主義等概念進行很好的理解、把握和界定。對外工作者决不能自詡為深通外交和安全的專業人士,對圈外人士和民眾的理性思維和情緒一概斥為無知、激進、狹隘和可笑,不能動輒給有助于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扣上“憤青、愛國賊”等帽子。適度的民族主義和良好互動的積極民意,在歷次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主權、領土領海以及國家內部穩定方面是有力武器和堅強後盾,都起到了關鍵的積極作用,他們往往是民族的脊梁和發展動力,是安全屏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