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極為複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3 10:01:41  


 
  分析

  防通脹防衰退將成平衡難點

  專家認為在保增長、調結構和防通脹之間尋求持續平衡最重要

   從12月4日到9日,新華社共播發6篇《迎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稿》,探討了明年宏觀調控走向等問題。

  防通脹防衰退加快調整需要平衡

  12月4日,新華社播發第一篇文章指出,在“物價衝擊波”下,明年中國宏觀調控的主旋律是:在保增長、調結構和防通脹之間尋求持續平衡。

  文章指出,針對CPI漲幅觸及3%“警戒線”,中央出台一系列調控措施。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指出,調控措施“釋放出一種鮮明的信號”,表明國家更加重視對通脹預期的管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觀經濟研究處處長王軍建議,應將3%至4%作為中長期宏觀經濟政策的控制目標區間和警戒線。

  專家普遍認為,今後宏觀調控既要控制通貨膨脹勢頭,又要防止貨幣、信貸、投資和工業下降過快引發經濟衰退,還不能放鬆經濟結構調整。三者間尋找持續平衡,是重點,也是難點。

  多重風險考量轉型的中國經濟

  12月5日,新華社播發第二篇文章指出,“十二五”即將開局之際,多重風險正考量轉型路上的中國經濟。

  文章介紹,1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2011年我國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由此前的“適度寬鬆”轉向“穩健”。

  “這一調整,是抑制流動性過剩和通脹預期壓力的有效舉措,可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貨幣環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道。

  許多專家表示,人民幣持續存在升值壓力、國內貨幣長期存在被動投放問題的背後,是中國經濟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國內要素市場改革滯後等因素綜合作用結果,這充分反映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

  未來民生議題成為專家關注焦點

  12月6日,新華社播發第三篇文章稱,價格總水平逐月攀升,百姓生活受到影響,中央出台措施保民生。

  12月7日,第四篇文章指出,經歷數次調控,房地產市場已現積極變化。但量跌價滯的局面並未根本改變,通脹和流動性過剩雙重壓力襲來,加劇調控難度。有關專家認為,須改變以投資帶動經濟增長模式,消除“土地財政”魔咒,加快推進房產稅試點,從制度上推動樓市調控走出“調調漲漲”怪圈。

  12月8日,第五篇文章指出,中國發展的外部挑戰很多,明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不少有利條件,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12月9日,最後一篇文章在展望經濟前景時指出,結構調整成當務之急、“中國製造”謀求創新發展、呼喚“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建設提速等,成為眾多專家關心的話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