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盤點2010:英華人參政史上的濃重一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9 10:22:01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英國《英中時報》刊登評論文章指出,2010年,對於華人參政來說是創造歷史的一年,八名華裔國會候選人同時參選,打破華人在英國近200年來的紀錄。華人組織與華人社區的互動更加緊密,華人社區參與公共事務熱情空前提高,開創了歷史新局面。

  文章摘錄如下:

  80年代,英國內政部首次進行華人在英生活情況調查,形容華人是一個“自給自足”“沉默”的社群,一石驚起千層浪,在英華人首次被“喚醒”,意識到華人必須站出來為自己爭取更多關注,更多權益。

  直到2009年,華人參政出現了歷史性“拐點”,誕生了第一位華人市長——倫敦紅橋市市長陳德梁,身兼郡、市、地區議會議員的成世雄,還有一些華人積極參選地區議員和青年議會議員,自此打開了華人參政的新紀元。

  而2010年,對於華人參政來說是創造歷史的一年,八名華裔國會候選人同時參選,打破華人在英國近200年來的紀錄;英國主流媒體和華文媒體的關注,使華人參政意識在華社得到更廣泛推廣,奠定更堅實的公眾基礎;英國新政府上台後收緊移民政策陸續出台,華人組織和社團反應迅速,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發出聲音,維護自己的權益。2010,華人不再做“沒有話語權的社區”的呼聲從未像現在這樣高漲。

  八名華裔同時參選國會議員:開創歷史 書寫輝煌一頁

  根據最近調查顯示,英國有6000多萬人口,華人估計約有60多萬,若按比例華人在國會下議院中,最少應有6個議席,方能顯現公平原則。雖然英國社會華人社區日益增長,在英國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也逐年增強,但英國國會一直未能有華人擔任議員,為數十萬華人發出自己的聲音。

  2010年英國大選,八名華裔候選人同時參選英國國會議員,打破了英國華人在此200多年來的紀錄。他們分別是獨立候選人成世雄,保守黨的吳克剛和李澤文,自民黨的杜淑真,淩家輝,李沛騰和謝曉明,以及北愛聯合黨的盧曼華。雖然他們全數落選,未能改寫英國議會無華人議員的歷史,但參與本身的意義已遠大於此。

  從他們的參選政綱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參選已將華人的聲音帶到國會。北愛聯盟黨的盧曼華的參選政綱為“結束社會分化、提倡種族平等”;保守黨吳克剛的“幫助華人社區求同存異,增進主流社區對華社了解,消除誤會隔閡”;獨立參選的成世雄政見是“幫助華人在國家層面的立法程序中,發出有力聲音”。儘管他們最終都未能獲得議員席位,將自己的政綱實現,卻把聲音帶到英國國會得到關注,也通過政綱宣傳將訴求傳達給英國社會和華人社區,大大激發華人社區參與公眾事務的熱情。

  “落選”並不等於“落敗”

  儘管八位華裔國會候選人全數落選,“華人參政計劃”的發起人李貞駒律師卻評論說:“英國整個華人社區已經是勝利者。”其實所謂“勝利”與否,並不一定取決於是否“最終當選”,而是在於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

  “當選”並不是八位華裔國會候選人的主要目標,通過在這些選區的表現,對所在黨派的全局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並為其個人未來的參政道路積累資本,才是真正的目標。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幾位華裔國會候選人的成績,則可以看出他們大多實現了這個預期的“目標”。 

  英國華人參政計劃選舉事務總監胡沛成也認為,參選人的活動受媒體廣泛報導,令華人社區逐漸加強對政治的認識和參與的興趣。競選團隊的運作經驗,更將為日後華人在英國政壇上的發展寶貴資源。李貞駒律師認為,他們日後再次參選,從經驗中尋找突破,必能為華人取得國會議席之零的突破。

  而這次參選也讓我們看到第一次出現大陸候選人,保守黨的吳克剛,使華人參政的隊伍更加壯大;2010年英國大選中,英國兩大主要政黨得票比較接近,為積極開拓新的票源,英國華人便成了政黨拜票的目標。而在國會議員大選中,多位華人候選人均有重量級的政治人物出場拉票,證明各大政黨對這些選區的重視,大力加強了政黨地區黨員競選工作的動力,為這些參選人發動地區人脈的支持,提高選票。

  總結華人候選人全軍覆沒的原因,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華人候選人尚未建立完善的自我宣傳和推廣網絡,這不利於說服更多的選民支持他們;華人選民居住分散,難以通過選票給候選人以強有力的支持;有的華人候選人所在選區並非本黨傾力爭取的席位,他們所在政黨給予的支持有限;還有的候選人孤軍奮戰,勢單力薄。

  《英國華人大選宣言》:首次以宣言形式發聲 

  2010年4月7日,多名華人國會議員候選人同台亮相,就各自政見舉行討論會,這次討論會由BBC中文網和BBC英倫網全程網上直播。現場的聽眾以及來自英國各地、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美國、挪威等地的聽眾,通過現場互動、電話、skype等方式向各位候選人直接提問。

  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舉行的BBC“英國大選”論壇上,五位華人議會候選人出席討論會,坦陳政綱,激辯政見。另有三名候選人以視頻方式傳達他們的政治觀點。工黨目前尚無候選人則由華人工黨主席代表該黨出席。

  同日,英國華人參政計劃在國會下議院舉辦新聞發布會,公布《英國華人大選宣言》,在大選期間向英國各黨派發出華人社區訴求,這也是英國華人首次以宣言形式向英國主流社會發出聲音,反映英國華人對英國社會作出的貢獻以及訴求。

  但通過此次論壇,也有專業人士反應華裔參選人士運用現代媒體手段來競選時,仍顯得相當“生澀”與“不嫻熟”。一些華人參政人士還未能達到現代政治家在公共場合自如應對的“專業水準”,對於公共事務的思考和立場尚不夠明晰與深入,在利用現代媒體平台來展現魅力、說服力和號召力方面,尚有較大努力空間。

  而在媒體宣傳方面,大部分華裔國會候選人雖然在華人社區的宣傳已較過去大有進步,華文媒體對於參政議題的密集關注和報道,讓更多的華人開始關心政治,並參與投票。《英中時報》編輯部也不斷接到華人讀者關於如何“投票”的咨詢,其頻率已比前幾年大大提高。從這些微小的變化,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變遷。但大多還未能充分利用主流英文媒體的平台,將影響力擴展至主流社會。

  剛剛起步的華人參政運動,如何從“前現代”的手工作坊式實現“現代轉型”,如何適應現代政治環境,學會運用現代競選手段和規則,仍需華社思考、總結與努力。

  發起簽名運動要求放寬移民政策:華人組織 “群體”發聲 

  近年華社參政有一些積極的變化,出現了一些專門為華人服務宣傳的組織,例如華人工黨組織,和“英國華人參政計劃”,這些社團和組織的出現讓華社參政更有行動力。

  華人社團和組織不定期舉辦一些研討會,為年輕的華人社區提供了解政治,如何參政的知識;也會將華人的聲音傳遞給英國政府。在華社利益受損時第一時間出來說話,發出反對聲音。

  華人律師李貞駒在2006年創辦英國華人參政計劃的主要目的正是推動華人關心政治,發出聲音,維護華人權益。

  英國內政大臣11月23日在國會宣布最新政策,明年四月起,歐盟以外國家和地區赴英工人限額將減低至二萬一千七百人,相對較2009年的二萬八千人,減少大約五分之一。李貞駒律師認為法律的變更,令不少餐飲業因人手不足被迫關門,如果不引起英國政府的重視,整個華人餐飲業將面臨崩潰。

  在新政策發出的第二天,華人參政計劃便牽頭組織全英聯合社團、華人工黨組織等發動全英華人支持簽名運動,反對英國政府新移民政策的出台。

  華人工黨主席梁辛尼指出:“華人作為英國其中一個主要的少數民族群體,為英國的生活及經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有權利請求英國政府傾聽我們的訴求。希望英國政府日後在推行新法例前,多一點咨詢華人小區。”

  簽名運動發起人之一,全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會長李文興表示,“華人如果不表達對新移民政策的不滿,政府日後若推出更嚴苛的政策,華人便更難爭取發言權。”

  回顧2010年華人參政之路,8名華人國會議員參選創立了新的里程碑,華人組織與華人社區的互動更加緊密,華人社區參與公共事務熱情空前提高,開創了歷史新局面。展望未來,華人社區可謂參政路漫漫,奮鬥永不止。如何適應現代政治環境,學會運用現代競選手段和規則,打破華人英國議會零突破,仍需華社思考、總結與努力。

  2011年英國移民政策的趨勢更加撲朔,政府計劃在2015年下屆國會選舉前,繼續提高移民門坎,將英國每年淨移民的人數由近20萬人減至數萬人。除了飲食業的勞工簽證、家庭團聚、高技術人士簽證及畢業生工作簽證(PSW)均會受到影響。華人社區更應該團結起來,轉變“看客”心態,積極參與公眾事務維護自己的權益。

  華人參政的道路前景,有賴英國每一個華人的參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