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兩岸談判 必須以互利為基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9 12:53:25  


一旦涉及脫去白手套,就必須面對雙方的官銜與職稱,也就是正式承認的問題。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8日社論說,江陳六會即將登場,但原本預定推動的投資保障協定,確定無法如期簽定。這也說明兩岸相關談判的確是先易後難,今後的談判與協定將逐漸碰觸到雙方更為尖銳的利益矛盾或衝突,同時也將漸近涉及若干政治敏感部分,看來既須要有耐性處理,也須要有更具前瞻性的思維,才能在兩岸交往上產生突破。 

  社論說,兩岸交流的進展,主要建立在異中求同,根本上的衝突點在雙方如何不否定,以及可以肯定承認到什麼程度。這個部分固然須要有耐心去處理,但也應該考慮更高瞻遠矚的突破可能性。台灣輿論曾有建議,請大陸當局認真考慮在承認“中華民國”的基礎上去開展兩岸關係。這對兩岸官方交流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如果有智慧想出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方案,那將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另一個轉捩點。 

  社論說,說來這也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難題,兩岸既然要走向和平發展,甚至攜手合作,怎麼會在是否彼此承認上都還沒有找到突破的模式?因此,雙方官員還無法在沒有顧忌的情況下,走上談判桌,所以海陸雙會的白手套也遲遲無法退場,江陳會就是在這樣曲折之下,所建立的既要談判,又不能正式官箴上台所想出來的模式。這固然有其現實的必然,但若從目前兩岸政治的觀點來看,不正是無法突破現況的保守產物嗎? 

  然而,一旦涉及脫去白手套,就必須面對雙方的官銜與職稱,也就是正式承認的問題。這個問題固然有其嚴肅性,若以外交體制或思維來看待,恐怕注定無法突破,過去兩岸外交相互否認的階段,兩岸外交菁英念茲在茲的重點都在如何在名稱、職銜上否定對方,這實在是智慧的浪費。 

  社論稱,未來的突破真的需要兩岸領導人的新格局,只要有決心與視野,先在第三地讓兩岸領導人見面,宣示“一笑泯恩仇”,重建和諧、合作、共同發展的兩岸關係,雙方把未來相互之稱謂、往來正常化模式敲定,就可以立刻化解雙方僵局與雙方交流所要解決的問題。社論認為,ECFA架構下的經濟合作委員會,就是一個便利而又有效的管道,初期可以次長級的雙方代表作為領導,透過漸進升級(upgrade)的方式,由部長、副院長到院長,這都是相互不否定的具體表徵,則兩岸的和平互動就指日可待。 

  社論又稱,除了上述突破性的交流、互動,也就是在政治上做出重大突破外,若回到先易後難的漸進處理方式,則類似兩岸ECFA的更大幅度擴大適用,則是一個可以著力之處。在ECFA簽定生效後,幾乎各行各業都有更高的期待,未納入的產業爭取納入,已納入的產業則渴望能夠升級擴大適用。這些均突顯市場對兩岸整合的高度期待。 

  就以兩岸金融業的相互開放來看,大陸對台灣的各項開放,都有幅度太小,難以施展的抱怨,因此也大大阻礙了實際的交流成效。這可以從業務開放的金額太低,附帶條件太多,以致讓各業雖已開放,但市場機會近乎為零獲得印證;甚至雙方也都有只對自己有利的領域有開放期待,但對對方有利的項目則不予回應的戰術考量,這都是單向利益的思維。 

  社論說,這自然也使得開放無法收到成效,原本市場可以決定,引導資源流動的機制,在層層人為設定指標的情況下,早已支離破碎,這絕非雙方和平發展關係所樂見,這恐怕也是要拋棄的“小鞋”。總之,兩岸的談判與協定都應該在互利的基礎,以搭橋而非築牆的思維去推動才能累積正向的成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