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百姓的平靜並不意味著決策層無所作為。
20日晚上,當記者從大霧彌漫的機場匆匆趕回駐地時,收到了一條朝鮮中央通訊社播發的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的新聞公報。公報說,朝鮮當天沒有像此前聲明的那樣對韓國的“軍事挑釁”予以“難以預測的自衛反擊”,原因有三:其一是美韓的挑釁是一場“奸詐的陰謀”,試圖有意識地挑起朝鮮的軍事對應,將朝鮮半島局勢拖向戰爭邊緣,以挽救美國瀕臨破產的對亞洲政策和對朝戰略;其二是美韓的挑釁是一場“宣傳性的挑釁”,試圖以此拯救韓國當局面臨的統治危機,挽回當局和軍方的臉面;其三是韓國當天的訓練“偷偷地變更了射擊區和彈著點”,發射的也是上次訓練時的剩餘炮彈,是一場“洩憤式”的軍事挑釁。公報說,對於這樣“卑劣的軍事挑釁”,朝鮮“不值得每次都加以應對”。
不予回應另有深意
相互炮擊乃至發生更大衝突的擔憂變成了一場虛驚,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就這樣戲劇般地收場了。
分析人士認為,朝鮮此次採取“出其不意”的做法並非心血來潮。而是另有深意。
首先是表達熱望和平的誠意。當國際社會嚴重關切半島局勢,擔憂半島局勢失控之時,朝鮮對韓國的行動不加還擊,用事實表明了朝鮮不希望擴大爭端,熱望和平的態度。這對於改善西方國家宣傳朝鮮“好戰、好鬥”的形象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