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劉兆玄:中華文化“文藝復興” 台灣最關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4 09:12:06  


  中評社台北12月24日電/台灣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認為今天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一個“文藝復興”,台灣有條件在此一“文藝復興”中扮演最關鍵的“尖兵”及“催化劑”的角色。。
 
  文章說,在二十世紀最後十年到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間,有兩件大事引起全球的重視:其一是“永續發展”主張的崛起,另一則是新的經濟大國|中國的崛起。而中國大陸的崛起成為“經濟大國”,則令全球許多人又驚又慌,西方觀察家、學者及政客抱有兩極端的看法,一派認為大國崛起勢不可擋,因而成為西方(主要是美國)最大假想敵,另一派則認為中國大陸內部問題太多,此一崛起乃是曇花一現,很快即泡滅。 

  其實大陸經濟崛起的過程可說一步步都有“台灣經驗”的影子,如果以台灣兩千萬人口的規模創造舉世聞名的“台灣奇蹟”,以大陸人口之眾、腹地之大、文化背景之相似,以同樣模式發展而成為崛起大國,是不足為奇的。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大陸當前還擁有一些特有的有利條件。例如高速鐵路,再如“替代能源”,這一些都顯示,大陸今日興建高鐵、核電、風能、太陽電的大國,他日必將成為這些技術及運轉系統的大輸出國,這些都對大陸的“崛起”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文章續道,如果我們問中國是否會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大的製造中心、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問題是中國是否能成為二十世紀的美國或十九世紀的英國,答案是否定的;除非是中國對全人類的文化做出重大的貢獻。(十九世紀的英國人帶給世界的不只是船堅砲利的殖民主義,二十世紀的美國給世人的也不只是好萊塢及華爾街文化。) 

  中國大陸如果想在文化上對世界做出重大貢獻,他必須從固有的中華文化中尋求精髓,也必須從與二十一世紀的新潮文化的接軌及融合中吸取經驗;不可否認的,在這兩方面台灣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條件。 

  中華文化在台灣由於沒有遭到“文化大革命”式的破壞,而得較好的保存;台灣數百年的歷史是一部面向海洋的移民史,也由於移民文化中先天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因而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性,這種多樣文化的良性互動及融合的過程及經驗,成為台灣文化中寶貴的成分。 

  今天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一個“文藝復興”。不是復古,也不是回到從前,而是以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與二十一世紀的思潮接軌,為全世界提出新的普世價值。 

  孟子兩千多年前提倡“王道”,終其一生未能有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乃是當時大國皆迷信霸道。今天中國大陸的崛起乃是由於國際經濟勢力消長及供需態勢的改變,加以西方金融運作出現了前所未見的缺失;致使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成為全球經濟復甦希望之所寄,它是一個不因發動戰爭而崛起的大國,因此,它尚非霸權。 

  它要追隨西方列強的足跡追求雄霸天下而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霸權?還是要用不同的智慧及思維,用新世紀的王道精神,為人類的教養行為及全世界政治、經濟、生態保護的運作提供一個新的普世價值?它正站在十字路口。 

  如果是後者,那將是兩千年來第一個願意行“王道”的大國。如果這個大國以其龐大的國力及經濟優勢,建立一種新的供需體制,用仁愛正義的王道思維來幫助弱勢族群及國家,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仁心恕道處理族群間及國際間的紛爭,讓大小族群、國家都能有尊嚴地發展其經濟及文化的特色,王道的全球經濟及生態環境才能落實,“永續發展”的理想才能真正實踐。 

  中華文化要對全人類文化做出更重大的貢獻,此其時矣。台灣文化既具有前述之優勢,實有條件在此一“文藝復興”中扮演最關鍵的“尖兵”及“催化劑”的角色。這也是台灣在世界文化中能做最偉大貢獻的契機,台灣人切莫錯過。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