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財富基礎給中國的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7 00:20:24  


 
  反觀中國,表面上不缺乏人員的流動性,四通八達的交通線上綠皮火車和大巴載著一車車農民工季節性遷徙,但這樣的流動性也造成了很多問題。以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為例,一個從小漁村發展而來的前沿城市卻被稱為“留不住人”。在深圳,大量的農民工從四面八方而來,他們住著窄小的集體宿舍,除了去食堂打飯就是在車間勞作,工作10年甚至更長、手藝純熟甚至獲得各項勞動資格證書都不足以使他們有機會留下來,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在深圳安家。技術工人的隊伍需要一遍遍歸零,從新手開始。

  讓更多的熟練工人融入工作地,讓他們因為勞動創造過上體面生活,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勞動創造財富是我們都知道的道理,可是財富的創造者無法立身,可想而知財富大廈能不能拔地而起。這是美國財富基礎對於中國的第一點啟示。

  第二點啟示是,中國最需要爭奪的不是第一高樓,不是最大工廠,而是最強的創新力。中國依靠著資源和人口紅利,支撐了當下的快速增長。不過這樣的模式讓人憂慮,經濟轉型已經成為各級官員學習筆記的主要內容。但是依靠官方力量的推動恐怕遠遠不夠,因為它可能造成類似於“GDP運動”的推動格局,一地官員重視則興,另一個官員不重視而偏偏喜好賣地建樓則廢,一地官員當下重視則興,後面繼任者不重視則廢。市場本身有要求尊重勞動創造、推動科技創新內在的推動力,關鍵是給不給市場施展抱負的機會。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中國科技經費投入並不少,但是相當一部分本來為了應用的技術成果,因為在科研立項的時候就“脫離了實際”,成果鑒定之後,只能束之高閣。據報道,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在25%左右,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80%的轉化率差距甚遠。而很多中小企業陷入簡單加工、壓低勞動力價格、高耗能的圈子不能自拔,缺少科研支持的企業,發展好了只大不強,大部分終將被淘汰,同時還要為環保、勞資矛盾傷透腦筋。科研純粹被專家壟斷,甚至被行政官員指揮,無法跟市場、企業對接,這樣的怪圈需要打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