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總結2010台海局勢 三位學者:行穩致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9 11:31:23  


 
  二、藍執政搖擺是否緣於島內政治生態?

  1.“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稱大陸政策要捍衛“七大核心利益”, 包括民主、“主權”、安全、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空間的權利、不被歧視的權利以及弱勢者的生存權利,這和大陸的訴求產生嚴重分歧,如何看待此事?

  謝:兩岸執政者各自有問題需要解決,均是為了要確保執政,故賴幸媛在“五都”選後立即發表“七大核心利益”,可視為2012年台灣大選馬陣營的立場,七大主張均著眼於選票,為了爭取台灣大部分主張“維持現狀”選民的認同,馬陣營用詞辛辣可理解。賴幸媛的七大主張目的是為確保馬英九連任,這和大陸的利益目標一致。

  劉:賴幸媛作為“陸委會”主委,她必須講一些與她的角色相當的話,不足為奇。兩岸雙方存在一些分歧是客觀的,不完全是個人因素,這個問題要在包容和對話交流中逐漸解決。台灣方面對民主、安全、參與國際活動、尊嚴和生存的關切值得大陸重視,大陸方面的領導人不會回避這些問題,積極正面的溝通一定比情緒性的“放話”更有效。兩岸間也不存在“主權”和領土再造問題,大陸領導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事實上,兩岸之間其實是同一國土之內的政權對立如何化解的問題,把政權問題上升到“主權”問題的做法可能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這一點一定要請台灣方面的主事者認真想清楚。

  2.核心利益中“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非常接近民進黨提出的“台灣前途決議文”,馬英九也說過“台獨”也是選項,如何看待馬英九的立場?

  謝:2008年大選,馬英九曾說“台獨”也是選項,但這是選舉語言,賴幸媛只是把2008年馬英九的選舉語言重申一遍而已,了無新意。馬英九如果沒有連任,陳江會系列15項協議將如同泡影,更不用提未來的兩岸和平協議,軍事互信機制的簽訂,故馬英九的連任,才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最大保障。

  劉:台灣民眾有權利關切兩岸關係的未來。兩岸未來的生活願景選擇必須符合兩岸人民的需求,但如果涉及“領土”問題,則不是任何一方單方面可以改變。“統獨”問題在過去20多年基本上是台灣內部權力鬥爭的工具,這個問題先要在台灣內部討論清楚。台灣的政治人物出於選舉的目的,經常會在特定場合喊一些特定的口號,而且往往有一定的作用,這與台灣特殊的政治文化有關。但從實際結果上看,政治人物的不負責任確實會攪亂台灣民眾的政治認知、情況和價值體系,最終受害的還是台灣民眾。

  吳:這裡面有選票因素,不過,國民黨為了和民進黨競爭執政權,到底堅持什麼樣的理念,我想非常重要,國民黨不能夠因為自己理念的搖擺而始終難以掌握島內的政治話語權,換句話說,你要爭取用自己正確的理念去影響選民去正確選票,而不能夠被動的消極的跟著民意走或者被民意所阻抑。如果國民黨不能夠在自己的理念上路線上竪起自己的旗幟,掌握政治話語權,那麼未來在選舉中可能還是會處在被動的狀況。

  三、綠營下步會否調整兩岸政策?用意何在?如果民進黨即想向大陸要利,又想挑撥兩岸人民感情,就像當初的陳菊,大陸可能如何應對?

  謝:綠營的兩岸政策大調整也是選舉語言,並非心甘情願,故大陸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實際上應採取停、看、聽的策略,但口頭上應表示歡迎,畢竟民進黨兩岸政策如果往中間靠攏,便是大陸確保兩岸和平發展一大勝利,讓利給台灣發揮了功效,迫使民進黨兩岸政策主張不得不往中間移動。

  劉:民進黨要真正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政黨,就不能回避兩岸事務,民進黨不能提出令民眾信服的兩岸政策,不僅難以重新執政,而且可能越來越萎縮。現階段民進黨通過智庫擴大與大陸方面的交流對話是明智之舉,只怕是雷聲大、雨點小,我擔心民進黨內部難以形成共識。通過和平發展促進台灣民生,是大陸方面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三個代表”,要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當然包括台灣人民的利益,我們不應把台灣少數人的言行與台灣民眾利益混同起來。如果大陸方面的政策對台灣民眾有利,就必須堅定地做下去,台灣人民也是有血有肉的中國人。

  吳:從大的環境來說,民進黨將來要調整大陸的政策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的了,主因就是兩岸和平發展得到了台灣主流民意越來越強烈的支持。但民進黨也有他的困境,因為民進黨現在黨內的派系跟黨內的選民結構使得他很難擺脫基本教義派的挾制,所以也使得他對“台獨”的堅持難做根本性的調整,這將使得民進黨兩岸政策本意上是想調整,最後結果很可能會變成政策的包裝,變成一種欺騙選民選票的作為。實際上民進黨都很清楚,兩岸的交流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改變“台獨”路線,恐怕交流會面臨很大的困難。

  四、台灣退役將領頻繁登陸往來,能否漸促成軍事互信?此外,由於退役將領年紀不小,不少人更是從大陸過去,容易認同“一個中國”,但他們對現役年青軍官,尤其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年青一代,影響力有那麼大嗎?

  謝:2010年12月16日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辦了一場紀念孫中山的學術研討會,兩岸的軍事將領確定了孫中山是兩岸最大的公約數,兩岸軍事將領有共同的黃埔精神,這便是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良性開端。台灣陸軍軍官學校命名為黃埔軍校,自有一定精神信仰,薪火相傳的紐帶,不必擔心會質變,台灣軍人不會拋棄黃埔精神。

  劉:兩岸交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任何群體願意交流都應歡迎。退役將領有他們的專業優勢,必須受到尊重,這樣的溝通有助於兩岸早日形成互信的文化。但退役將領畢竟是退出現職,不能誇大其影響力和作用。

  吳:總是有幫助,因為兩岸軍事領域交流受到當局還有很多的顧慮,既然現役將領交往受到限制,退役將領交流未嘗不是一個切入的途徑,可以為將來的真正軍事交流奠定一些基礎,當然,因為是退役將領,那麼他們的影響力應該說是有限的,只能說是在沒辦法之下的交流,但總是有助於兩岸對軍事領域奠定一些共識,我想還是一步步來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