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6日電/據1月6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德國電視2台曾因“法蘭克福書展戲弄中國展商”等充滿偏見的報道引起中國民眾的不滿。1月4日,該台播出的寫實紀錄片《中國邊疆》卻受到德國民眾和在德華人的肯定。德國媒體、民眾和在德華人普遍認為,這一紀錄片突破了該台之前的“報道思維”,真實地展現了中國邊疆的景色和民眾的生活。
《環球時報》記者登錄該台的官方網站發現,他們為此還建立了一個專題。據介紹,《中國邊疆》這部紀錄片是德國電視2台駐華記者約翰內斯.哈諾率領攝制組歷時6個月、行程2萬公里,走遍中國最偏遠的邊疆省份拍攝而成。報道稱,記者到的中國很多地方,人們從未見過一個外國人。
紀錄片分兩部分,4日晚播出的第一部分名為“老虎,走私者,要塞島”,片長45分鐘。紀錄片一開始講述了攝制組拍攝的緣由:“這個國家改變了世界,但我們卻很少認識這個國家。”為此,他們要讓西方民眾了解“陌生的中國”。
第一部分講了四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述中俄邊境中國漁民的坎坷生活。每天在“第一縷太陽光線”照射之前,中國漁民就開始在烏蘇里江地區捕魚。因為在天亮前捕魚更安全,“俄羅斯士兵喝醉了還在睡覺”。否則,俄羅斯士兵看到會“發怒”。第二個故事稱,中國東北虎只剩下20只,森林的砍伐和盜獵,中國的經濟增長付出了代價,現在中國開始努力保護這些珍稀動物。第三個故事通過中國邊境百姓的生活來對比看朝鮮。第四個故事關注中國的西南邊境和台灣。紀錄片在金門採訪時說:“金門是世界上軍事設防最多的島嶼。過去的20年,台海兩岸一直在進行宣傳戰。但是在今天,雙方更加親近,把兩岸稱作一個國家。”
將於1月6日播出的第二部分片名是“沙漠,護照,野性騎手”。攝制組將進入中國的西部與內蒙古邊疆地區,領略那里的集貿市場,民族服裝、烤肉串,以及世界上最高的邊境、最高的沙丘、少數民族婚禮等等。該紀錄片的解說指出,“邊疆正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部分,即使在最偏遠地區,也能感受到龐大中國的建設計劃”。中國邊疆民眾“積極期望著未來”。
該台稱,該紀錄片的觀眾已超過百萬,收視率在10%左右。德國媒體對此也贊許有加,《漢堡晚報》、《日報》等媒體透露,該紀錄片很多圖像是“秘密拍攝的”,因為有時,這會引起中國當地官員的不滿,但中國對外國記者的開放程度正一步一步增加。柏林觀眾奧勒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次德國駐華記者脫下西裝深入邊境報道讓人耳目一新,也帶來一個“真實的中國邊疆”。紀錄片解說的“政治味”也很淡,能夠讓觀眾自己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