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澳門老城,不拆也能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6 17:23:18  


市政廳廣場
 
  議事亭前地(也叫市政廳廣場)處於人口稠密、道路繁忙的市中心,從前這裡是通車的,周邊的市政廳大樓、郵政局、仁慈堂等建於19世紀末的歷史建築遭受了嚴重的污染,廣場也被擠占成一個停車場。現在,經過改造的廣場變成了步行廣場,按照歐洲古典主義風格修建了噴泉、座椅,鋪設了歐式的波浪形鵝卵石地面,對周邊商鋪廣告牌等外觀也進行了改造。 

  在澳門的文化遺產保護中,沒有重建、新建和擴建項目。澳門議事亭前地從前就是城市廣場,鵝卵石地面、噴泉、座椅等微觀的場景置換,並沒有改變遺跡的面積和規模。在澳門舊城改造中,沒有一座孤立而突兀的建築拔地而起——就像內地屢見不鮮的“埃菲爾鐵塔”或“白宮”那樣。澳門老城的場景置換,又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空間和歐陸風情的氣質相吻合,“實現了藝術審美、建築審美與城市文化的融合統一”。裴鈺說。 

  老城也有吸引力 

  微觀調整給澳門帶來了奇跡般的變化。議事亭前地改為步行廣場後,成為旅遊落腳地和市民休閑地,每到夜晚,很多市民在廣場上聊天、發呆,閑適而愜意。有了人氣的集聚,文化遺產地的商業效益也呈數倍增漲。 

  一直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是一對矛盾,“有的地方提出,不搞拆遷就是為了文物保護放棄經濟發展,其實這是個偽命題。”裴鈺說。 

  澳門遺產保護獨辟蹊徑,恰恰證明發展與保護是可以兼容的。澳門申報世界遺產最初的項目名稱是“澳門歷史建築群”,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等12個建築,後來演變成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成一個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 

  改造後的歷史街區,原本的生活系統和居民生活狀態得到了完整的保留。“歷史街區本來就包括生活系統,這是裡子不是面子。像澳門這樣生活水平的城市都敢於保存這樣的裡子,內地經濟發展水平明顯不如澳門的城市為什麼不行呢?”裴鈺說。 

  澳門歷史街區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人口疏散,街區保留了不同消費檔次的商鋪,吸引了各層次的旅遊消費人群,街區人氣興旺,區域的經濟活力也明顯增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