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淡化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擔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7 00:18:29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中國經濟網報道,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實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臨近年底,中國經濟網組織了12位國際問題專家對未來五年中國外交和國際關係格局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了系列專訪。以下是中國外交學院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波對外來五年中國周邊外交問題的看法:

  周邊外交是中國外交工作的基石,發展睦鄰友好的周邊國家關係是確保中國和平發展戰略最重要的外部條件。2010年中國周邊外交遇到了新的挑戰,首先中國與同盟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受到南海領土爭端的影響,東盟首次邀請美國參加東盟峰會,出現“中國威脅論”的雜音;中日關係因釣魚島漁船事件暫時轉冷;朝鮮半島局勢因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局勢緊張,引發美韓軍演。中國長期經營的六方會談機制遇到挫折。

  未來中國在周邊外交的首要挑戰是應對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增長,周邊國家對中國在區域影響力日增的戒備心理增強,外部勢力干預本區域事務的可能性增加。應對策略是繼續深化雙邊和多邊合作,加強戰略互信。中國應加強參與區域安全對話,淡化區域內冷戰時期形成的雙邊同盟。繼續全力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先易後難,先雙邊再多邊的方式,通過一體化進程增強地區凝聚力和認同感,進一步促進區域安全合作,淡化區域內成員對中國崛起的擔憂。

  盡快徹底解決朝核問題,有利於促進東亞互信關係的建立,樹立中國在地區的威信,改善中國在東亞安全合作機制中的地位。朝核問題久拖不決,嚴重影響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威信。中國應堅決反對個別當事國利用與中國的所謂特殊關係,通過不斷製造地區危機實現其內部政治需要。中國應從戰略利益高度出發珍惜六方會談機製作為區域安全合作與對話平台的作用,而不應僅定位於解決朝核問題。如果該機制能夠在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中發揮實質性作用,將成為東亞區域安全合作的突破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