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山西柿子灘遺址發現兩萬五千年前人類露天營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8 12:16:01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日前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獲悉,山西省考古人員在山西吉縣柿子灘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兩萬五千年前人類露天營地,並獲得一批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和晚期遺跡、文化遺物。

  新華社報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宋建忠說,2009年至2010年,為配合“國家高速公路網青島至蘭州公路山西境臨汾至吉縣段高速公路”的建設,考古隊對柿子灘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了以獅子河村為中心的第三處更為豐富的原始人類活動中心營地。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宋豔花告訴記者,距離獅子河村東500米一個地點文化層埋藏最為豐富。目前,已對其發掘1200平方米,發掘深度15米,發現8個文化層,共清理出相對集中的曠野類型用火遺跡285處,出土文化遺物3萬餘件。此外,還發掘出文化年代早於距今25000年的細石核和細石葉。

  宋豔花說,81.4%的用火遺跡的中心和周圍都集中分佈有石製品和化石等原生埋藏的文化遺物。圍繞用火遺跡還出土有蚌殼和鴕鳥蛋殼制穿孔裝飾品、研磨石、顏料塊以及石磨盤等。

  據了解,從清水河流域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的底礫層和黃土鈣質結核層,考古人員還出土了石製品和動物化石,其中石製品共21件,原料為石英岩、燧石和石英礫石,類型包括石片、刮削器和尖狀器。該地點的地質年代在中更新世早期,文化年代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早期晚段,文化面貌以小型石製品為主。

  宋豔芳說,細石器和清水河流域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的發現突破了以前一直認為的柿子灘遺址距今2-1萬年的時間界限。距今2.5萬年前典型細石器的發現,為探索中國細石器起源“華北說”提供了必要的考古學依據,也為研究細石器工藝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較完整的材料。石磨盤的發現為研究史前人類的食物結構、解決中國原始經濟類型從採集漁獵向農耕的過渡形式以及原始農業的起源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吉縣柿子灘舊石器時代遺址群位於山西省吉縣,分佈在從西村到大田窩村15公里範圍內的清水河兩岸,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