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綜合雜誌中的“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0 01:08:07  


 
  中國的GDP已超過了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這對國際社會都是一個衝擊。顯然,如何在學理上對中國的社會現實進行研究也是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學界所要回答的問題。

  應該指出的是,面對中國社會變革所再次帶來的衝擊,當今日本社會上的反應值得關注。與戰後一個時期內日本出現過的“毛澤東選集學習熱”和“熊貓熱”截然不同的是,如今日本社會對中國的社會變革仍缺乏相應的認同感。日本書店的書架上雖陳列著不少有關中國的圖書,但在內容上大都是負面的,正面的內容比較少。這導致日本民眾無法客觀全面地了解中國。2010年12月18日,日本各大媒體披露了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民意結果,其中對中國“有親近感”的日本人為20.0%,比上年下降了18.5個百分點,創下了1978年實施該調查以來的新低。對中國“沒有親近感”者高達77.8%,增加了19.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認為日中關係“良好”者也從38.5%降至8.3%。“不認為日中關係良好”者則從55.2%上升至88.6%。自然,上述結果與近年來中日兩國發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有內在的關聯。實際上,自20世紀40年代末以來,日本人對中國的認識一直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日本的知識階層在詮釋中國社會的變化時,在觀點的形成上也是頗有起伏的。

  日本人的中國觀涉及其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閱讀習慣等多方面的因素,對更深層的因素仍需做具體的分析;如果說在戰後一個時期內,日本的社會輿論和國民情緒曾影響了當時日本人中國觀的形成,那現在的社會現實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值得研究。在這種意義上,這也正是《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一書的價值之所在。

 (作者諸葛蔚東 單位:北京大學出版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