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對陸客自由行歡迎猶恐不及,哪有拖延的道理? |
中評社台北1月10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在大陸方面宣布開放陸客自由行政策可望在清明節實施,每天人數上限在五百人之後,海基會隨即否認,強調兩岸雖已達成在今年上半年儘速開放的共識,但並未確定開放的時間或人數,未來各自都需要做好配套措施才能開放。雙方說法顯示,陸客自由行似乎觸礁,未來能否在清明節或五一成行,頗值觀察。
社評說,按照海基會的說法,由於台灣旅館及兩岸航班的容量,已達八、九成,幾近滿額,陸客自由行的開放人數,必須與航班與旅館容量一併考量,前者中國大陸有難處;後者則有待“交通部”尋找對策。
平心而論,航班能否開放更多,並非完全操之在我,確實需要與對岸協商,但旅館容量是否不足,顯然就有討論的空間。根據統計,去年一至九月,平均每天來台陸客三千二百八十六人,比前年同期增加一點五倍,估計全年來台陸客,將超過一百一十九萬人,比前年增加一點二倍,以此速度推算,再加自由行一天五百人,估計今年全年來台旅遊陸客,不過在一百六十萬至一百七十萬人次之間,以目前各地旅館的容量而言,並非不可承受之重。
社評說,事實上,目前團進團出的陸客,以五十歲上下的中老年人為主,多半住三星級旅館,而未來自由行的陸客,則將以具有高消費能力的青壯年為主,從最近兩年來,五星級飯店積極擴充,優質民宿又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看來,問題應該不大;何況香港在二OO三年開放陸客觀光自由行之後,一年之間陸客就由原先的四百四十萬人次暴增到八百五十萬人次,第二年又增為一千二百萬人次,去年光前十一個月,陸客就有兩千零四十萬人次,以香港彈丸之地,尚且沒有問題,比香港大數倍的台灣,有什麼理由無法應付?
無庸贅言,“國安”單位可能擔心,團進團出的陸客如果脫隊,旅行社要負連帶責任,一旦自由行人數太多,脫隊人數也可能相對增加,形成“國家安全”上的漏洞;如此顧慮,當然不能說沒有道理,但真要這麼考量,那又何必開放自由行?
必須指出,在金融海嘯之後,陸客已經成為舉世各國競相爭取的觀光客源。以日本為例,先前已擴大開放簽證至大陸中階所得階層,個人簽證方面,從年所得二十萬人民幣降低為六萬,比台灣自由行預定的十五萬還要低,目前正準備從今年夏天起,發給大陸觀光客多次出入境簽證;香港則自去年十二月初,與深圳簽訂協議,把自由行範圍擴大在深圳受聘的非粵籍居民,讓客源驟增四百萬,陸客到香港吃喝玩樂,過耶誕,迎新年,估計業者營業額上升一成半,將近三百四十億港幣。
社評說,再以我們自己來看,去年來台的一百一十九萬陸客,平均每人在台停留七天半,每人每天平均消費二百三十七美元,為台灣帶來觀光收入達二十點六億美元,大約六百一十八億台幣;今年若以每天三千五百名陸客來台計算,會比去年成長百分之七點二,為台灣帶來觀光受益達二十二點一億美元,對經濟成長貢獻度達零點零二個百分點,如果再加上每天新開放的五百名自由客,為台灣帶來的觀光收入勢將更多。在此情形之下,我們對陸客自由行歡迎猶恐不及,哪有拖延的道理?職是之故,值得擔心的毋寧是旅遊的品質能否提升,而不是一味在細節上打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