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像青菜這樣的商品,中美兩國的保鮮、流通等很多成本都不一樣,不好比。國際比較一般用購買力評價法,都是用標準規格一樣的商品進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要比較一個國家的價格,還要看供給與需求。大家都知道美國科技是世界第一,其實美國農業也是世界第一,不光是產量,它的規模化、產業化、商品化程度都是世界第一。美國農產品價格占有一定優勢是正常的,是人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我們農業基礎太薄弱,遠遠落後於美國。所以,我覺得這種比較雖然沒有太大的經濟學的意義,但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問題,今後還是要加強“三農”工作的力度。
就拿農產品流通體系來說,全世界綠豆、大蒜都不會成為投資品,但我們確實出現了這樣的問題,說明什麼?說明我們農產品的流通體系太薄弱了。大家都講香港有些東西比大陸便宜,但香港的農產品都是大陸去的,為什麼也會比我們便宜?這主要就是流通環節的問題,人家有一個完善的流通體系,環節少。
黨中央講了這麼多年“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這次物價上漲真的讓很多人認識到了,農業是重要基礎,農業穩,天下穩,糧價穩,百價穩。
如果糧食歉收、經濟過熱、貨幣發行和信貸投放過量“三碰頭”,則全面通脹可能出現
記者:2011年我們的物價上漲壓力大嗎?請您分析一下壓力來自何方?
姚景源:今年物價上漲壓力是比較大的。從國際環境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會大於2010年。這不僅是由於美國流動性過多,也要看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比如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儘管發達國家增速緩慢,新興市場增速很快,需求也會很大。所以,國際大宗基礎性商品價格上漲恐怕會大於2010年。這意味著,輸入性通貨膨脹對於我們的衝擊會比較大。
從國內來看,我一直認為,如果有三件事碰頭,通貨膨脹就躲不過去。第一是糧食歉收,第二是經濟過熱,第三是貨幣和信貸過量發行和投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