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決定中美未來的最關鍵因素都在中國國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0 00:26:04  


 
  一周之前的1月11日,當前中美關係的這種複雜性得以充分顯示。當天,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正在北京訪問。軍事關係向來是中美關係當中最薄弱的環節。蓋茨到訪是兩國政府為此次國事訪問所做的一系列鋪墊當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在這一天,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抵達韓國。當天上午中外媒體和網民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卡爾.文森”號選擇蓋茨訪華期間抵韓,是不是“做給中國看的”?極具戲劇性的是,幾小時後,中國殲-20戰鬥機首飛成功,媒體與網民的關注焦點很快轉移為,殲-20選擇這個時間試飛,“是不是做給美國看的”?

  我們不知道“卡爾.文森”號與殲-20的故事背後真相究竟如何,但是在1月11日這一天,我們既可以看到兩國穩定發展政治關係的願望,也可以看到在此之下暗流湧動的安全博弈;我們既可以感到兩國高層和戰略界對雙邊關係的熱切期盼,也可以看到兩國媒體、民眾間根深蒂固的疑慮心理。中美關係的廣度前所未有,因此中美關係可以在某些領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時在另外一些領域針鋒相對、劍拔弩張;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前所未有,不僅美國的外交決策環境多元,中國近年來也越來越如此。兩國的政府機構、軍隊、地方政府、大企業、媒體、網民……不同群體有著不同的關切與問題。

  因此,對當前的中美關係,我們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與32年前不同,今天中美關係已經很難僅僅靠兩國政府之間的“大概念”、“新定義”或者某種人為設計的框架來穩定和推動。這種高層設計當然仍然有其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明白其作用範圍以及局限性。2009年11月奧巴馬總統訪華期間中美曾簽署一份非常全面、非常具有戰略性的聯合聲明,但是中美關係自當年12月開始就風雲突變,這已經很好地說明了中美關係的內在規律與複雜性。中美關係的進展,已不可能僅僅通過兩國高層的交往與聲明來推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