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湧海:人民幣國際化的切入點是區域化,且不局限於亞洲。(中評社記者 劉曉丹攝)
|
中國經濟規模龐大 需要話語權
謝湧海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在國際上被廣泛接受,可以流通、結算和儲備。從國際大環境看,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完全由美國操縱,對全球造成很大不公平;從國內看,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需要在國際上有自己的話語權。另外,國內的人民幣數量差不多是GDP的兩倍,外匯儲備很大,在海外建立人民幣資金池的話,對釋放國內資金的流動性有好處。對企業來說,可用自己的貨幣進行貿易,避免匯率差價和風險,從國家角度看,今後若有需要隨時可從外面借錢,讓人民幣回流,這樣的架構將對中國有利。
謝湧海特別指出,國家主席胡錦濤剛剛結束對美國事訪問,中美聯合聲明亦著墨未來國際貨幣體制,比如“美方支援中方逐步推動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的努力”。謝湧海分析,中國希望能夠在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加入人民幣,為達此目的,中國已購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00億美元的人民幣債券。目前全球離岸資金大約29萬億美元,人民幣未來要躋身於全球三大貨幣,僅次於歐美、超過日本和英國,以爭取加入特別提款權(SDR),離岸資金池規模需要達到8-10萬億人民幣。他預計,到2015年左右,在香港人民幣資金池將可達此規模。
近幾年來,中國為人民幣國際化作了很多工作。金融海嘯之後,中國與八個國家簽訂8035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與八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另外五個國家(包括冰島、挪威、韓國、日本和印度)也在談,這些都是為人民幣國際化做鋪墊。同時中國採取措施改變對歐美出口依賴,轉而開發內銷市場。2010年6月,人民幣跨境結算貿易業務從境內5個省及港澳台擴大到20個省及全球。ODI(海外直接投資)也是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另一個配套安排。目前,中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已經具備。中國在周邊國家和地區已經建立了一定的信用,比如在邊境貿易中,80%使用人民幣,特別在外蒙古,人民幣已經成為流通貨幣。在俄羅斯,人民幣與盧布已直接兌換。人民幣對台幣也直接報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