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地方兩會頻提GDP翻番 引發經濟過熱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5 14:15:08  


 
獻策 專家為經濟轉型開組合藥方

  說起來,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地方之間形成的積極良性的競爭關係分不開。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對記者表示,具有中國特色的縣級政府之間的競爭正是中國經濟增長奇跡裡面的一個重要因素。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說:“由於地方政府沒有宏觀調控手段,不能調整利率,在財政收支上不能安排赤字,不能安排地方債,所以地方政府要發展當地經濟,改善當地民生就必然需要較高的GDP。”

  然而,這種高增長的規劃並不適合“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轉型的大環境。國家發改委投資所研究員王元京說:“如果地方GDP預期增速太高的話,可以看出其增長方式還是沒改變。而如果增長方式不改變,還是利用規模換效益,用增長速度替代技術進步的話,那麼這種發展方式還是依賴傳統發展路徑。”

  如何改變地方政府對經濟增長的過高熱情呢?王元京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著手:

  外在方面,主要是要強化市場約束。他說,過去我國生產要素市場和資本市場沒有放開,像電、煤、油、地等資源一直保持政府壟斷價格,企業沒有外在壓力,競爭力就不充分。現在需要政府來推動價格體制改革,通過市場機制把價格傳導下去,倒逼企業轉變發展方式,不能再只是粗放式的拼規模、拼土地、拼資源,而要珍惜生產要素,更多的在技術進步和自主知識產權上下功夫。給過去在這些領域處於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增加一些外在的壓力,以迫使它們完善各種責任制,包括強化環保責任,使企業感覺到必須要轉型。

  內在方面,要推進地方的結構調整,關掉落後產能企業,強化准入門檻、產業門檻、環保門檻、安全門檻,引入更多的競爭機制,包括優勝劣汰、整合、併購、重組,生成內在的技術進步發展動力,推進增長方式的轉型。

  地方政府本身也需要對考核指標進行轉型,不在只是單單考核經濟增長速度,還要強調民生,強調和諧發展。換而言之,對地方政府官員的評價要同時兼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蔡志洲也建議要讓地方政府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觀念,把社會的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結合起來。同時要鼓勵各種創新,包括體制創新、科技創新。他說:“體制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但是反過來,中國人是有智慧的,把技術做好了就有可能帶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另外,蔡志洲認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也有助於中國經濟更順利的實現轉型。他說,社會主義民主強調在立法過程中間,在財政收入和支出方面,要多傾聽大家意見,這就會兼顧多方的利益。而只有法制建設取得成效,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才有了堅實的推進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