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經濟日報:正視人民幣做為結算貨幣的趨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01 09:16:38  


人民幣的貿易結算功能正逐漸為周邊地區企業所接受。
  中評社台北2月1日電/近來台商企業和銀行界頻向政府建言,希望開放台灣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以降低兩岸貿易的匯率風險。由於大陸已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對於企業界的實務需求,政府宜正視並思考開放的可行途徑。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等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受挫,中國大陸順勢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展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2009年7月間,大陸推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允許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等城市約400家企業,與港澳、東協等地的境外企業進行跨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翌年6月,試點地區擴大,試點業務範圍由跨境貨物貿易,擴及服務貿易和其他經常項目,也不再限制境外地域,目前試點企業已增至6萬7,359家,去年上半年結算金額也較前年增加約十倍,人民幣的貿易結算功能正逐漸為周邊地區企業所接受。

  另方面,人民幣的地位因大陸經濟崛起而日趨強勢,在國際上廣受關注。滙豐銀去年10月發表的全球貿易報告指出,隨著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推廣,亞太地區使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規模愈來愈大;約有一半香港和馬來西亞外貿企業表示,未來六個月會考慮在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24%大陸進出口商也有相同的意向。滙豐預期,未來五年內大陸進出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比重可能逾三分之一,人民幣有可能成全球貿易的三大貨幣之一。

  目前從事兩岸貿易的台灣廠商,都是使用美元計價結算,由於去年以來美元疲弱不振,新台幣相對強勢,台商面臨的匯兌損失壓力有增無減;如果政策允許島內廠商對大陸的出口可採人民幣計價結算,將可提供另一個選擇,不只協助廠商規避匯率風險,更增加貿易便利性。同樣的,自大陸進口採人民幣結算,也可規避以美元計價的匯率風險,尤其若出口商是大陸台資企業,還可省下結、售匯時的匯兌費用,以及為避險而進行套利保值、支付外匯衍生品的交易費用。因此,開放國銀OBU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有積極評估的必要性。

  再者,開放台資企業對大陸貿易採人民幣計價結算,也有利香港台資銀行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並強化與台資企業的雙向互動關係。台資銀行在港分行從前年底開始已取得中國銀行(香港)許可,開辦人民幣零售業務及貿易結算業務,但因存款量少,使跨境貿易結算業務幾乎由當地外資銀行壟斷。因此,開放國銀OBU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可協助香港台資銀行擴大營業規模;另方面,去年來台資銀行的大陸分行快速設立,台灣OBU業務將受到排擠,此時開放OBU辦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恰可注入活水。而且,國銀香港分行已有經營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經驗,OBU有前例可循而更具可行性。此外,OBU的人民幣清算因透過中行香港分行進行,操作方便,也不會牽動島內金融安全。

  當然,配套的措施不可少,開放的美意才能落實。首先,為讓島內企業可直接利用國銀OBU進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必須修改現行兩岸金融業務往來許可辦法,取消兩岸銀行往來只能以第三地貨幣為限的規定。其次,須先安排兩岸協商取得共識,並與中行香港分行簽署清算協議。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台灣對大陸貿易存在巨額順差,開放OBU辦理人民幣貿易結算,勢必產生大量的人民幣存量。因此,政府應可同意在OBU領域轉換成外幣,並協助業者突破只能存入中行香港分行的限制,進而透過兩岸協商,爭取投資陸港有價證券的機會。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