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1鐵礦石談判 中國能否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02 09:07:00  


回顧中國鐵礦石談判的歷史,基本上以中方“力不從心”的失敗告終。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2011年的鐵礦石談判已經開始,這道困擾中國鋼鐵業數年的傷疤是否會繼續作痛? 

  據新華網報道,回顧中國鐵礦石談判的歷史,基本上以中方“力不從心”的失敗告終。雖然2010年度中方與三大礦商談判一度僵持,但“曲未終人已散”,仍以中方默認三大礦商的季度定價要求收場。2011年,談判形勢的嚴峻較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0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一路高漲,從年初的90美元/噸左右上揚至年底的超過140美元/噸。目前印度63.5%粉礦現貨報價已經突破190美元/噸。業內人士表示,高額的原料成本再一次成為中國鋼鐵企業的魔咒,使今年的談判舉步維艱,令鋼鐵企業在新年初就開始“頭疼”。
 
  據悉,由於原料價格大幅上漲,中國鋼鐵行業2010年全年利潤預計850億元左右,扣除投資收益近80億元,主業利潤僅770億元。中國工信部日前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進口鐵礦砂平均價格為128美元/噸,上漲60.6%,由於進口鐵礦砂漲價,中國鋼鐵行業為此多支出近300億美元。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洛鐵軍日前曾預計,2010年中國鋼鐵行業的利潤率僅為3.5%,低於各行業平均6%的利潤率,在所有行業中墊底。相比之下,必和必拓2009至2010財年的淨利潤飆升116.5%至127.2億美元,淡水河谷去年第三季度營業利潤為78億美元,環比增長69.2%。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和消費國,同時也是鐵礦石最大進口國。然而自從2003年加入國際鐵礦石談判以來,這個最大的買家卻在資源定價上毫無話語權,而占世界鐵礦石出口65%份額的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在價格談判中一言九鼎。

  中國鋼鐵市場需求巨大,是導致對海外鐵礦石形成依賴的重要原因。而在國際鐵礦石處於大礦商壟斷的局面下,中國大量依賴鐵礦石進口的結果是,鋼鐵行業在國際鐵礦石談判中處於劣勢。2010年,隨著談判的持續僵持,主導國際鐵礦石交易長達40年之久的長協定價機制已經崩潰瓦解,轉而執行基於指數的季度定價模式。

  季度定價要求以現貨市場實時變化的礦價為參照,每3個月確定一次平均價格,在鋼廠與礦山間進行結算。礦價的參照標為普氏能源信息的普氏指數。

  在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琳看來,在這種機制下,中國更不可能討價還價了。“這個指數怎麼採集,採集對象是哪些礦商,中方沒有進入任何環節,因此更加沒有發言權。” 

  而目前持續走高的鐵礦石價格正是三大礦商樂見的。張琳認為,目前價格持續走高的主要原因並非在於供需,更多是由於人為的炒作。

  她說,近期澳大利亞和巴西的水災加大了市場對鐵礦石價格上漲的預期,另外國內鐵礦石貿易商近期有意囤貨待漲也助推了價格的走高。她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7日中國港口庫存鐵礦石為8090萬噸,28日則達到了8454萬噸。“在整個2010年,庫存從來沒有達到8000萬噸。”她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