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到通脹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今年的年貨食品價格比去年增加一至兩成。 |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去年我國宏觀經濟數據顯示,農民收入增速13年來首次超過城市,農民收入持續上漲,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國家統計局分析說,農民工工資上調和農產品價格上漲,是農民收入去年上升很快的原因。但是這一成績的背後,是否也預示著我國面臨的通脹壓力已經開始邁入“成本推動”的行列?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春節又至,打工者返鄉,對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這本就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去年不斷上漲的物價更嚇退了一些原本想在城市裡尋找機會的民工。雪上加霜,“招工難”、“用工荒”現象愈演愈烈。
南京安德門勞務市場辦公室主任袁亮:前兩天我就碰到一個東北的民工,在那兒找了兩天,沒有找到合適的,提前回家了,在這兒住宿要比以往貴。
這一情況,在沿海地區的城市更為突出,許多製造業訂單不斷增加,工人卻越來越少。一些企業為盡快招到人,不惜大幅提高工資待遇。
江蘇盛虹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葉興:外部的招工環境肯定是比原先要差一些,2010年就單單我們員工的年收入增長這一塊,就可以達到增長30%-40%,我們地區工資最低標準是960,然後我們提到了1000多一點。
山東臨沂的華盛江泉集團同樣採取了提高工資的辦法招人留人。
群工部周先生:上調了工資,目前工資在1500至1800,包食宿,員工的住宿環境,福利待遇大大的改善。
即便如此,很多農民工仍然選擇了離開城市。趙先生從河南來到廣州某鋼管廠打工已經十幾年了,今年他卻改變了主意,他說,現在家鄉發展也好了,在外面給別人打工,不如回家鄉給自己打工。
趙先生:我過完年就不準備在他們那裡做了,在他們那裡,感覺幹不出來什麼,工資和別人相比,實在是低了,現在目標就是做點小生意,比在工廠做多點,希望。
對於目前的用工荒、招工難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認為,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只會在每年春節前才會出現的問題,反映出我國的農村勞動力已經發生了重要的轉折性變化。
韓俊:總量上仍然是過剩的,但是結構性的供求矛盾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年輕的、30歲以下的農村勞動力供求不平衡,也就是說,他們找工作越來越容易。再一個原因是,有技能的勞動力也是供不應求。當這些勞動力供不應求時,必然要給他們漲工資,因此招工難已經越來越常態化。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讓春節期間仍然堅持在外打工的務工人員有了更多的挑選餘地。
農民工:年前吧找工作很好找,我選了一份幹餐飲服務的,現在呢一個月老板給定的1500塊錢,比上次打工的地方能多掙300來塊錢,感覺還比較滿意吧。
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贊同現在勞動力供應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不過他進一步指出,其中原因是在工業化進程中,剩餘勞動力逐漸減少,但同時農業大規模現代化改造又沒能跟得上,無法釋放出新的勞動力給非農業部門使用,這樣才出現了今天的局面。
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去年農產品價格上漲,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判斷,我國的通脹形勢已經轉變為成本型通脹。
厲以寧: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主要是有四種原因造成:第一,原材料短缺,因為短缺而價格上漲。第二,農產品供不應求,農產品的供不應求引起了整個成本上升。第三,因為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引起了物價的上漲。第四,土地價格和房產價格上升,關於土地價格和房產價格上升,使成本增加。
那麼,如何來應對這種成本型通脹壓力?由於現在國內普遍認為目前的通脹形勢還是一種貨幣現象,因而政策依然是採取了從緊的調控手段。但是厲以寧認為,實際上,緊縮的宏觀政策並不能很好的解決目前的問題,無法完全有效應對成本型通脹壓力。
厲以寧:宏觀緊縮政策不能解決原材料的短缺,也不能解決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問題,也不能把勞動成本上升的問題消除掉,可能對房價的上漲、土地價格上漲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但既然已經上升了,成本還在推動著總價格的上升。
這一點也得到了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等專家的認同,王建同時表示,最好的應對方法應該是財政的轉移支付。
王建:給中低收入者以生活補貼,不讓他們的基本生活受損,這是基本之道。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則指出,應該考慮施行寬鬆的貨幣政策。
賀鏗:成本推動通貨膨脹,恰恰就是經濟滯脹的一個重要特征。實行緊財政、寬貨幣的政策,以降低通貨膨脹壓力促進經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