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晚報:台灣魅力在“懷舊+創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07 16:30:53  


  中評社台北2月7日電/收假了,從除夕到初五的年假,即將畫上句點。台灣高速公路塞車,觀光景點人潮擠到爆,依舊是媒體版面的主要新聞。今年較特別的是,多了花博在台北,出遊人潮不再一面倒往南跑,北部也吸引不少觀光人氣。緊接著將上場的平溪天燈活動,也是北部觀光一大盛事。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傳統的習慣,要等過了元宵節,“年”才真正過完。昨天晚上平溪的天燈活動,揭開了春節後半段邁向元宵節的熱鬧氣息。“南蜂炮,北天燈”,平溪天燈雖崛起較晚,也和鹽水蜂炮齊名。尤其一場上海世博辦下來,天燈造型的台灣館,把天燈推上了世界舞台。當初把天燈從老祖宗的壓箱寶裡搬出來,重新作為元宵節節慶活動的主題,可能沒人想到,這古意十足的天燈,有一天會成為現代建築造型的靈感來源。

  用原本不起眼的在地素材,加上現代感的創意,使之國際化,這是台灣近年流行的“懷舊+創新”的文創產業的精神發揮。神奇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現在大大有名的麵包師傅吳寶春,把小米酒、桂圓和荔枝這些道地的台灣材料,經過手藝和巧思,融合到麵包裡,征服了外國裁判的味蕾,把台灣烘焙界的名聲推到國際舞台。又例如,電音三太子首次在高雄世運會出現,經由電視轉播讓世人驚豔,再經過“保庇”歌曲的傳唱,透過流行歌紅到海外,又讓世人認識到台灣的廟會文化。

  面對全球化浪潮來襲,台灣人在世界變遷中尋求自我定位,探索“懷舊”和“在地”的素材,特別是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轉化,經歷近二十年來的發揮,現在成了無數創意的來源。未來,應該還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創作,從這些靈感裡一個一個誕生出來。台灣的鄉土意識,已經從孤芳自賞的懷舊,昂首闊步帶著自信走向國際。

  國外友人來台灣旅遊,特別欣賞台灣的現代化生活和在地文化的結合,也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難怪現在連新加坡友人都說要向台北學習。過完這個年,大家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打拚,“懷舊+創新”的貢獻將會讓台灣更有魅力!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