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8日電/馬英九昨天突然要求所屬應稱對岸為“中國大陸”,不准稱“中國”,以“總統”的高度,令人看不出這到底是馬英九寓意深遠的戰略布局?還是農曆年間的靈光乍現,卻無事惹塵埃?
聯合報報導,不論“憲法”增修條文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基於不承認對岸政權,一律通稱“大陸地區”,泛指台灣地區以外的“中華民國”領土。意思是“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大陸,但治權僅限台澎金馬;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一條更寫明,這是“國家統一前”的特殊法令。
換言之,對岸正式國名雖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般簡稱中國,但台灣是“中華民國”,也自認是中國;馬英九要求各部會禁用中國一詞,避免製造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這合乎“憲法”規定,法理站得住腳。
但統獨一向是台灣內部最敏感的議題,陳水扁推動去中國化、外館加註台灣,一連串動作被視為急獨,馬英九此刻禁用“中國”稱呼,無異吹縐一池春水,綠營勢必解讀台灣將走入“一個中國”,在國際上漸漸失去生存空間,對紛擾政局來說,恐將治絲益棼。
外交用語甚至官方公文書,某種程度代表國家主權,自然應回歸“憲法”架構,避免挑戰法律尺度;但官員私下通俗用語,若要強制規範,恐怕適得其反、徒惹爭議。
擱置主權爭議是馬政府兩岸政策的基石,馬英九更多次呼籲兩岸走向“互不否認”階段,若太拘泥於稱謂,也有悖此一原則。“中華民國”護照上的“TAIWAN”字樣,嚴格來說也不合憲,難道馬英九也有心把TAIWAN去掉嗎?
台灣“憲法”與相關法律,常被質疑是“自圓其說”,這些扞格其實沒人戳破就算了,馬英九又何必敲鑼打鼓,挑動民眾最敏感的神經?馬英九或許很有法律見解,但政治智慧未免不夠圓融。“中華民國”或不稱對岸為中國,難道國際上就會因此認定“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