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我國糧價的三因素
在專家看來,我國農業在成功解決吃飯問題後,“三農”正在經歷一次邁向縱深的跳躍。眼下,影響糧價的三重因素不能不察。
其一,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以及國內農業生產的資本介入,成本上升已成為推動農產品漲價的重要因素。瑞銀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此前在上海表示,中國目前正在走過“劉易斯拐點”,即在工業化過程中,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逐漸減少,勞動力需求增長速度超過勞動力供給增長的速度,需要提高工資才能保持勞動力供給得到滿足的轉折點。“城市人工成本上升,對應的是農業人工的機會成本上漲。”
其二,糧食增產也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十一五”期間,我國糧食生產連續五年增產,連續四年超過1萬億斤。但記者採訪的一些專家指出,主要增產的地區幾乎都來自北方,而北方是我國水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在南方水資源豐富的地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速度的加快,糧食生產的比較收益銳降,包括土地以及勞動力等要素都持續流出農業。
其三,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亦在逐步升級,民眾對於飲食的需求逐漸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未來民眾將更多消費禽、蛋以及肉等,而減少對原糧的消費。”中信建投證券的研究認為,對比發達國家食品消費歷史,同時參考我國二元結構的經濟,目前我國食品消費總體上已處於普及的後期階段與升級的初級階段。
荷蘭合作銀行全球肉類和飼料部主任傑羅姆.萊夫拉爾(Jeroen Leffelaar)此前在上海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由於禽、蛋以及肉等製品將會消耗更多的原糧飼料,未來飼料的缺口很可能會成為關注的焦點。
不過,黨中央、國務院已未雨綢繆,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增加農產品的有效供應,一號文件62年來首次聚焦水利。在一些專家看來,農業將會持續受到高度重視,加上國內糧食的庫存消費比處於高位,目前國際市場上炒作的“中國因素”不會成為“中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