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2011年1月10日,在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網站上出現了一則聲明:“蘇丹穆斯林兄弟會號召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保衛蘇丹的統一,將蘇丹從美國和以色列分割蘇丹的陰謀中解救出來。”聲明中提到的蘇丹穆斯林兄弟會是在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影響下於1949年成立的,該組織在當前蘇丹北方的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環球時報刊登北京大學阿拉伯語系副教授吳冰冰的文章說,與這則聲明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埃及政府在蘇丹問題上的態度。2010年12月19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表示,奧巴馬總統致信一些中東國家領導人,表明蘇丹問題是美國的核心關切。兩天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閃電訪問蘇丹首都喀土穆。根據埃及官方媒體《金字塔報》的報道,穆巴拉克此行的目的是要蘇丹總統巴希爾支持即將進行的蘇丹南部公投。埃及政府明顯是在密切配合美國。
這是埃及的外交政策影響內政最近的一個例子。在分析埃及當前動蕩局勢的時候,不能僅局限於埃及內政的因素,埃及對外政策也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埃及對外政策的核心,是對美國的依賴,並由之衍生出對以色列安全需求的全面配合。正是這樣的對外政策,與埃及國內的經濟社會問題結合,引發了目前的嚴重動蕩。
文章指出,當前中東的格局,是以伊朗為中心的反美激進陣營和以埃及、沙特為核心的親美溫和陣營的對立。激進陣營包括伊朗、叙利亞、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哈馬斯,土耳其正在向這個陣營靠攏;溫和陣營包括埃及、沙特、約旦、阿聯酋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以色列是這個陣營的堅定支持者。兩個陣營在黎巴嫩、伊拉克和蘇丹激烈交鋒。
在兩大陣營對立的格局下,埃及長期實行親以色列的政策,配合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進行封鎖。這一政策忽視了埃及廣大民眾的民族宗教感情,忽視了他們對巴勒斯坦人民艱難處境的同情,在民眾中引發日益嚴重的不滿。根據2010年8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所做的阿拉伯國家民意調查,最受歡迎的穆斯林領導人依次是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伊朗總統內賈德和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反以色列的立場。與之相應,超過69%的埃及人認為伊朗擁有核武器能夠使中東局勢向更積極的方向發展。埃及的對外政策顯然是與此背道而馳的。
與此同時,埃及近年來實行外交上的收縮,在阿拉伯世界、伊斯蘭世界、中東地區和非洲的影響力急劇下降。根據2009年的統計,約有650萬埃及人在國外生活和工作,約為埃及人口的8%。出國打工的埃及人對埃及經濟和社會有著重大影響。他們在國外,越來越感受不到納賽爾和薩達特時代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享有的崇高威望以及由之而生的自豪感與榮譽感,這在他們心理上形成了強烈的落差。
漢斯.摩根索在其經典著作《國家間政治》中指出,“我們在國內社會中所體驗的挫折,由於替代性地享受到國家的權力而得到補償”。在他看來,成功的對外政策所帶來的成就感,對於國內經濟社會問題引發的挫折感而言,是重要和必要的補償。現在有一些人把埃及的情況和中國類比,但這種觀點忽略了,埃及當前國內的核心問題,是未能找到成功的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模式,從而導致大規模的失業和貧困。而中國顯然已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解決了貧困問題,這是二者的本質區別。
文章說,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埃及政府,不論是何種力量主導,都有可能循著漢斯.摩根索的理論進行逆向操作,即通過外交政策的調整來補償國內經濟社會問題在民眾中導致的挫折感。
這種趨向對中東戰略格局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埃及會更多考慮與中東地區其他國家的關係,包括與巴勒斯坦人民的關係,而埃及與美國的距離將會拉大。這就為其他大國在埃及發揮中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總而言之,要解決埃及內亂的根本出路還在於探索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模式,街頭政治和政權更迭都不能為這個問題自然找到答案。 |